“同志,新年好!”
“你谁啊?”
江弦盯着家门口一小孩,穿破大衣,手里攥着摞年画。
“请个财神吧?”
“......”
江弦从兜里掏一毛钱给他,小孩抽张年画塞过来,作个揖走了。
江弦转过头,问:“妈,用不用去接我姐一家?”
他姐姐叫江琴,比他大三岁,八年前下乡插队和他姐夫认识,自此远嫁去了沪海。
“不用去了,你爸一早就领着江珂上车站候着了,过来给我搭把手。”饶月梅搁厨房棚子底下擀着面条。
正急火油烟地炒菜呢,又黑又窄的门洞下忽热闹起来。
一个拎着大包,身穿墨绿色风衣的女人,快步冲过矮烟筒冒出的黄烟。
“妈!”
“哎呦我的闺女呀。”
饶月梅眼泪儿刷刷掉。
这年头,车马书信都很慢。
一家人分隔两地,每年也就过年才有机会见着回面。
江弦去迎了迎他姐夫边华伟,中山装、戴眼镜,标准的知识分子,这会儿正在寒风里哆嗦。
“舟车劳顿辛苦了吧姐夫。”
“江弦,听说你现在是大作家了?”边华伟热情的扶上他胳膊,“你的《棋王》我也看了,惊为天人。”
“快进屋、快进屋。”
这边儿大人们还没进去呢,江琴俩儿子一溜烟跑进屋了。
“大电视!”
“妈妈,我要看电视!”
“电视?”
江琴抹抹婆娑的眼眶,一眼瞥见屋内的12寸大电视,惊得嘴都合不拢。
“咱家里啥时候买电视了?!”
“你弟的主意,写文章挣了点钱,掏钱给家里置办了台。”
江琴侧转头看向老弟,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
“你咋那么厉害呢?”
“运气好、运气好。”江弦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随后从兜里掏出俩红包,给他俩外甥发了压岁钱。
中午饭是八口人挤在屋里吃,电视开着,重播着年三十的节目,热闹非凡。
边华伟夹一筷子清澈透亮的大白菜塞嘴里,“每年来了京城,最好这口芥末堆儿。”
江国庆倒满三盅酒,“华伟还在原来的单位?”
“不在了爸。”江琴有些气愤,“华伟每天下班刻会钢板,想增加点收入,结果被封举报信给告了,说他搞副业影响本职工作,写了封检查,给他调《革命故事会》编辑部一小单位了。”
“现在叫《故事会》,这個月刚改的名。”边华伟讪讪的笑。
嘴里正含片大白菜的江弦一哆嗦。
什么会?
不会真的是他想的那个厕纸读物吧!
话说《故事会》在这年头还真没那么不堪,它最初是本宣教读物,当时人民群众“文盲”多,能读懂《故事会》,在当时算是“高级知识分子”。
79年改名后,《故事会》走向新生,开始走向独到的“通俗”文学之路,做大做强,迈向辉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