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奏章到了京城,文彦博与吕公弼仍议弃绥州。而且两人纳闷,韩琦为什么到了长安后,忽然改变主意?为了杨定,才怪!
韩琦又说,真不行,我们先收绥州,观望几个月再说。
文吕二人无辄,便找到赵顼,说:“陛下,你倒是说说话。”
赵顼看他们吵来吵去,他本人则隐在暗处了。两人让他说话,他就说话,道:“朕派王昭明去长安,问韩琦具体的利害关系。”
王昭明是谁哪?
那是一个久在沙场的老太监,定川砦败得那么惨,他还保住了手下的军队不失。更不要说蔡挺与王巨发起的大顺城之战中他的出色表现。
赵顼兴冲冲地来到集贤殿。
王巨最大的悲催之处,还是官职小了。虽然在集贤殿见面比较方便,但是单向的一方。也就是赵顼想见王巨很方便,王巨却没有能力见到赵顼。
赵顼说道:“果如卿之所料。”
如果不是启用韩琦,凭借赵顼自己磨破了嘴巴,也说服不了大臣。
就是韩琦,现在也要说破了嘴巴。
但这也看到,韩琦离开中书,渐渐失势,所以文彦博渐渐不给面子。
“陛下,这才是御下之术,陛下切记,不管陛下推出任何主张,群臣必有赞成的,也会有反对的。陛下可以听之,但切记少表态,然而听要认真听,不能随着任何人的想法去走,那么就易被大臣左右想法。这才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然后陛下自己反思利害关系,认为是对的,再加上引导,使形势走向利于陛下想要的方向,便可以最小的争执,办好实事。”
“仁宗之御下术?”
“不错,不过晚年的仁宗皇帝因身体欠佳,也操控失误了,否则国政不如此困难。”若是壮年的赵祯,最少不可能让韩琦居于两府七八年时光,早就轰下去了。
“卿所言极是,”赵顼走来走去。
这就是教导之功,特别是裁兵之举,赵顼依照王巨之计,先不提裁兵,而提增兵,结果大家一起反对了,这时才提出裁兵,于是一致通过。顺利得就象顺水推舟一般。
现在也不错,推出韩琦,由韩琦来扛,自己隐身幕后,反而形势走向,渐渐利于自己的主张,留下绥州!
“咦,王巨,你神情有些不对。”
“臣是不能急了。”
“为何?”
王巨掏出朱家送来的信。
“这样陆诜还不救?”
“陆诜懦弱,早在大顺城之战臣就看出来了,指望他救,还不如指望太阳从西方升起。”
“为何不禀报朕……”赵顼没有说,这几天未来集贤殿,王巨有什么资格禀报自己?于是立即说道:“朕立即派快马向陆诜下令。”
“陛下,来不及了,集结五千兵马能需要多长时间,等陛下诏令下达,王家寨早化为灰烬。”王巨叹息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