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小看了它,以前王巨就说过,江东犁的重要性。就这个小东西,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百姓,它不亚于涌出两个名相。
赵顼正要叫人,想了想问:“那个送信的全二长子在哪里?”
“就在我府上。”
“我们一道过去看看,朕再问一问情况。”
他们一道来到赵念奴的府邸。
全二长子立即施礼,也是老熟人了,但地位悬差太大,全二长子十分拘束。
“二长子。”
“喏。”
“声音干嘛那么大,不用紧张,朕问你。”
“喏。”
赵顼要倒,说:“你不要喏了,朕问你,你家大郎为何写这封信?”
“陛下,小的也不清楚,不过大郎在大名府吃饭,听到两个乡绅的议论,随后就写了这封信,说是比治河还重要。”
“没有治河重要,不过确实也很重要。那两个乡绅议论了什么?”赵顼还低估了它的作用。
全二长子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雕虫小技!”赵顼不屑地说。不过王巨说转移视线,这个计策也不错。然后又问:“那你们这一路看了什么?”
“看了很多地方,黄河北流,御河,滹沱河,漳河,还与百姓谈了谈,对了,陛下,我们还遇到了三股小盗匪。”
“盗匪?”
“都是活下去的灾民,一般十几人一伙,都让我们打败了,还全部抓获了,不过大郎问清楚情况后,给了他们几十贯交子,让他们回去做良民百姓,并没有送到官府。”
“唉,朕之失啊。”
“陛下,大郎说仁宗时也有,眼下国家困难,这种情况难免会发生。太平了,那个百姓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做盗匪?”
“一定会太平的。”
“陛下是好皇帝。”
“朕也不打算做好皇帝!”赵顼凶狠地说。全二长子吓了一跳,他也误会赵顼意思,赵顼指的好皇帝是老好人皇帝,不是他想的那种好皇帝。
“那你家大郎可说了黄河什么?”
“没有,现在正在看东流,看完了再去看故道与济水,然后回京向陛下禀报。”
“他倒是很辛苦。”
“是吃了很多苦……”全二长子老实地说。
“唉。”赵顼不知道说什么了。
“陛下,我这里有两样物事,你顺便带给两位太后。”
赵念奴说着,让婢女端出两个小坛子。她先打开第一个坛子,赵顼惊奇地问:“玉盐?”
细盐技术交给所有衙内后,很快泛滥成灾,销路不错,它不象原先强行磨碎的细盐,因此干净易融化,特别宋朝冷菜比较多,高档酒楼第一个就离不开它。但因为技术敞开了,制做的人多了,价格猛烈下降,完全成了薄利多销的生意。敞开的结果,因为有许多是私盐模式,国家也不象以前那样受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