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一口气松下去,一些老将也迅速不行了,实际上王巨还没有离开宋朝,陆续地就有一些老将病逝。
余下姚雄种谊等七十二将,赐候。
这七十二将除了二十几员老将外,余下的将是宋朝未来边防的中流砥柱。
随后赵顼病重,王巨得到消息,立即上书,一是将陕西一划为二,原来有很多编置现在不适合了,比如府麟路,原来孤悬在上面,只有从河东路调拨供给,所以划在了河东路。
但现在位于河套南路与鄜延路之间,再将它划为河东路,显然不合理。
然而这样一来,陕西路未免太过庞大。因此王巨建议将陕西路一切为二,陕西南路包括原来的永兴军路、泾原路、秦凤路、熙河路、湟州路与河西两路,陕西北路则包括环庆路、鄜延路、府麟路、河套两路、灵夏两路,分别置经略安抚使,提举使,制置使,转运使,分控整个陕西十四路的军政财大权。
这也是未来需要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王巨一个无形的权利掣肘。
第二个举措则是轮戍禁兵,将现在陕西路的大半禁兵轮戍回京,其中一半又调往河北路。毕竟河北路无险可倚,军民又不习战,万一让辽国看到这个漏洞,恐生叵测之心。
但这么多久经沙场的禁兵调到河北路,辽国人也就老实了。即便不老实,宋军也能做到给他们迎头痛击。
这么多禁兵调回去了,必然从其他地方调拨禁兵过来充实。
后者未得到什么好处,王巨对他们又不熟悉,军事上需要这次轮戍,实际也是对王巨一次无形的掣肘。
王巨也没办法,安定安定,安不行的,得定下来。
即便自己五月离开西北,西北只能说勉强做到粗定,还不能说真正的定。
自己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高滔滔的猜忌没有道理,而且皇上还未死呢。
“蔡公,当年王莽安禄山皆以忠善著称。”
莫须有!
反正我不放心。
确实高滔滔是不放心了。
无论手中掌握的兵力,或者在宋朝的威望,王巨如日中天,无一人能及。
蔡确无辄了,别看他是当朝首相,如果高滔滔认死理了,蔡确最后必拜下风,他只好说道:“太后,文公已老。”
“哀家欲以文公为门下侍郎加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太师的什么,蔡确不是太在意。
关健是这个平章军国重事,它出自唐朝,位在宰相之上,不常设,以位处高德老臣,以示宠幸,非朝日不用来政事堂处理政务。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这又要说到制度问题,其实三省制度出来后,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完善了。
尚书执行,门下审议,中书决策,再加上言臣监督,后来各国变来变去,无外乎还是这四个基本核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