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学子眼红又能怎么的?
人家未来打交道的人,不是你这些个学子,是皇帝,是太后,是诸位宰相都是自己作为一个判官,仰首十分的大神值得与你们这些小学子打交道吗?
他都这样想了……
考试结束,到了改卷的时间,什么拉圾的卷子,立即扔一边去,不值得耽搁时间,这一扔就是一大半。剩下的才琢磨高下之分,还要扔,不过不能乱扔了。
看卷子的事,与陆判官无关。
可是郑朗的卷子是那一份,尽管糊名誊抄过的,几个父母官心里面都清楚。看了一大堆拉圾,比如那个富家子的玉溅琼浆,天赐甘黄,美酒佳肴,不亦乐乎!都将几个考官脸都气白了。
富家子是不在他们眼前,否则几个考官一发怒,能上去对他拳打脚踢,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奶奶的,太有辱斯文。
受了一肚子气,于是将郑朗的试卷捡了出来。
先养养眼,消消气。
宋代解试考就是这样的,很不正规,但的确里面的拉圾太多。经过解试考的选拨后,进入京城的举子所做的试卷质量就变得好得多,至少不会出现“玉溅琼浆,天赐甘黄,美酒佳肴,不亦乐乎”这样让人火大的文章。
“好,好,好啊,好!”一个考官连说了四声好。
确实还是不错的。
郑朗心中戚戚有他的原因,他与外面的学子交往很少,于是用什么文章对照呢?《古文观止》、《天下才子必后来学习古代散文的,十之**都是选择了这两本书上的文章学习。
那牢能选么?
〖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那几百篇文章,那一篇不是佳作里面的佳作。
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这些文章对照,嗯,有差距这个理儿同样没办法说。
不过这样一来,要求更高,进步同样也若是将普通学子的文章拿过来借鉴,也就那样了,滚在墨缸里,还想雪白干净的出来?
不但古散文,就连赋,他也对照的是古今以来,选出来的可怜巴巴的几十篇赋文。其中还有一半赋文因为有许多堆砌之词,让他没有看得中。所以呢,在考场上写了那篇赋文后,真摇头。唉,与《三都赋》《洛神赋》差的不是一里半里,而是千里百里。
这个理儿更没有办法说了。
只有诗自信心稍大一些,宋代整体诗作水平在剧烈下降,又看到了郑州学子在诗社上作的诗,心中有些底气。
因此,郑朗认为差不多了,可在这几个考官眼中,那才叫养眼啦。
听到他的赞扬声,几个考官一起围过来,然后一个摇头晃脑的吟诵。其中有一人道:“此乃六月冰梅也。”郑州没有,京城有,有的富户或者皇宫里,备有一些冰窖到了六月降署,取一块冰,再往里面放几个梅子,一勺糖霜,酸酸甜甜凉凉的,就成了六月最好的奢侈物。然而成本高昂非是普通人所能享受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