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元是长者,郑朗开始谈仁义,仅是笑一笑。后来说礼、忠恕,又说《尚书》等篇多有伪作,再加上欧阳修那篇文章,冯元知道大麻烦来了。他没有固执的反对,可他所学的经学,正是从汉朝建立起来的经义。
现在统统推倒,让他如何受得了?
憋气之下,欧阳修太远,在洛阳,找他麻烦找不到,于是命家中老仆将郑朗喊来。
“你看,”冯元没好气的指着欧阳修特地订好的小册子说道。
郑朗打开一看,明白了,这也就是欧阳修后来修撰的《诗本义》雏形。欧阳修在文学与经学的成就上,郑朗也望而生畏的。现在略差些,学问同样一步步长进的,自己小,欧阳修岁数也不大,因此这本小册子里略有些瑕疵。古代人见识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xìng。然而瑕不掩瑜,这一注,比原有的《毛诗》更有可取xìng与进步的意义。
但理解冯元的心情,换自己同样也不好受。
放下小册子安慰道:“冯给事,若陛下比你学习好,你高不高兴?”
“高兴?”
那还用说吗?郑朗就找到话题了,又问道:“万一夫子的学生超过了夫子,夫子会不会高兴?”
“……”冯元知道他要说什么,没有答。
“我与刘少监说过类似的话,后人将夫子学问发扬光大,正是夫子梦寐以求。夫子太伟大,晚生不敢言。可论文治之功,汉唐可如我朝,为什么连汉唐的学问都不敢超过?比如书法之道。若一味拘于前人的框架里,儒学还会有前景么?还能让夫子的治国救民理论发扬光大么?看一看他的册子,也没有说什么,仅是将毛诗去芜存精,没有完全否定。有何不可?”
说着,又看了看小册子,欧阳修才学真的很不错的,后人将他喻为北宋文坛宗师。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自己来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也许某些方面,比他更长远。然而著书立说,需要更深的学问。对经学有更深的造诣,这一点,自己眼前肯定做不到。只是可惜的是欧阳修一生没有象二程、张载那样,提出一个清晰的理论,不然在宋朝的儒学上,必然会有他重重一席之地。
又说道:“冯给事,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学好治国之道就足够啦。钱公虽雅爱才,可在经学造诣上却不如给事中,要么,你从钱公手中,将欧阳推官抢过来,收为自己后生如何?”
冯元让他一句气乐了,冯夫人用手怜爱的敲打着他的脑袋:“你啊,倒底还是一个顽劣的孩子。”
“真的。冯给事,反正洛阳那边大才子有好几个呢,但在经学天份上,无一人能及欧阳推官,现在他送上门来了,机会难得,抢吧。”
“去!”冯元哭笑不得的将郑朗赶走。
回去时。江杏儿狐疑地问:“那个欧阳修说得对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