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味逆天而为,自取死路也。因此《系辞》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惟,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又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有作为就是逆天的,后来道教试图长生不死,也是逆天而为,但绝非老子本意。逆天可以,不能逆得太过份,所以说想要对错杂的事物辨明是非,陈述本质,仅是中间四爻是不够的,因为前爻是始,是如何从上一卦转换过来的,可以当作经验教训借鉴,最后一爻是末,阐述这一卦如何消亡的。但仅看成卦,算命去吧,每一卦是一个特定的天时,地动,人道的阐述,能不能将它当作算命之道?
不能单纯的卜卦!比如宋朝这一个大环境符合什么天时地动,对照某一卦某一爻,就可以知道怎么去做了。
知道所有的卦爻变化与真义,坐在家中都能知道天下事。仅是这一句还不能证明郑朗的理论,于是又有下面两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刚柔爻相互推移,天地人变化就包含在里面,刚柔yīn阳是根本,变化会通,是顺应对势。看到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
但如何去变?yīn柔的规律不利于远离强者,旨在求无咎,其用在柔和的守中。小心的用中之道去行事。因此这个中之道,正是郑朗所说的包纳中正调和天地人之yīn阳柔刚仁义之道也。
论据就有了也将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准确的阐述出来,而不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
冯元沉思。
郑朗这种做法很大胆的,以前对儒家的经义诠注是断章取义,也就是一章一句的分析,包括冯元在内,多是这种断章取义式的儒学。而郑朗恰恰相反,横向纵向的分析,将儒家六经整体的联系在一起应当只剩下五经乐经消失了然后综合的分析它。
有可能产生岐义,毕竟孔夫子修书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每一阶段思想不一样,可更能也更好的阐述儒家思想。否则以前成了什么,瞎子mō象,管中窥豹!咱捉到了一句,这就是儒学了。当真!
其实孔夫子本人有的思想也没讲清楚,一切草创又要做官,又要讲学,又要流浪能有多少时间huā在创造一门浩大的学问上。但这一点郑朗不敢说出来,至少非是他眼下能讲出,人家是圣人,一出生就什么都懂的,你是什么,一个小毛孩子!
看看了外面天黑,冯元说道:“你去吧。”
象郑家子这样玩,冯元老啦,玩不起来,儒家有多少书籍,一个个横向纵向的整理,工作多庞大?本来他想说一旬,儒家终是以仁爱为本,可想到郑朗xìng格又痴又软,再说,对他以后入朝为官都有可能产生影响,没有说。或者心里想到,只有这样的少年,才有资格修儒学。心xìng不好,修得不好,还不知道将儒学修成什么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