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船夫正谈得起劲。说的话让郑朗一家听起来很吃力,宋朝官话放在后世,还带着浓浓的南方口音,中间经过数次变迁最终普通话取代“宋话”“唐话”。此时千万不能一口京片子,否则准得让人将你当作jiān细抓起来。
然而宋朝官话与东南地区的苏杭口音还有着显著的差距,不细听,根本听不明白。
郑朗听了几句,回去睡觉。
第二天没有直接去杭州,将船分了分,让施从光夫fù先去杭州,购买一栋房屋,这是安家之地。
郑朗自己却去了盐官。
王安石最担心的是郑朗插手盐务,郑朗却最关注盐务。
不是晒盐,钱塘江不适合晒盐法,多雨,真正赤热的天气又少,江海混合水盐份含量低,都不适合做晒盐场。
倒是宋朝兴起的煮盐最佳,先是犁土,多年的沉淀,滩涂上会积出一层洁白的土,用人牛牵挟刺刀取土,到后来越来越少时,只好用小崧子刮,不是犁土取盐泥,而是刮土取盐泥。
将盐土集中起来,铺草于地,复牵爬车于土上刺土成草溜,大者高二尺,方一丈,用锹挖卤井于溜侧。后来取盐量少了,只好改木桶取代盐井。暴晒一天后使盐份充分结晶,fù女小孩手执芦箕水灌浇,卤流于井。用莲子试卤,择莲子重者用之,卤三莲四莲味重,五莲尤重,全浮者全盐,半浮者半盐,十莲者,官盐,五莲者,sī盐。或者用桃仁鸡子代替。若卤轻再复刺溜,以浓卤冲之。什么时候合格什么时候若用到晒盐,此时可以代替,宋人是煮盐法,用铁盘煮卤,铁盘就是一个广达数丈的平底铁锅,既成,人穿水鞋及时收盐,道理与晒盐一样,盐一旦晒老,容易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出现氯化镁与硫酸镁的化合物,不适宜人食之。按照宋人的说法,味不美也。
晒盐省了柴禾钱,但更复杂,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卤水,中午为防止表层出盐后太阳晒不下去,用木钉耙子打盐花。所以又称板盐。因此流传一句话,天热朝外跑,雨天往外冲,下雨天也躲不了,要将侧板翻转,不让雨水淋着,冲淡卤水浓度。
这个也无关,宋代盐很贵的,一斤盐从二十几文到四十几文上下浮动,有的偏远地区能卖到一百多文。一百文放在太平州可以买到上等的大米两斗!能够一年精壮劳力吃上近半月时间。
可这些实利到了何处?
不是在盐户身上,盐户过得很苦。
更不是产量问题,宋朝出盐一年**三百多万石,近四百万石,后来涨到近六百万石。这才是大大的问题,自己不改变便罢,一改变′有可能晒盐的盐户都不愿意晒盐,而选择其他事务。到时候如何向朝廷交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