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也不可能将未来交给郑朗一人,还在继续寻找,继续观察,可郑朗却是他未来重组朝堂最重要的人选。
“陛下,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一旦真正接过陛下信任的重担,为了陛下,我不会悲壮的死,而是要卑微的活。但这些牡丹花皆是为陛下所开……”
“朕卿,都是朕的花,难道朕还会吃苑中一株花的味?可朕要的是满园芬芳,而不是一枝独秀。”
都说到这份上,郑朗还能说什么呢?
事实赵祯继续给范仲淹时间,但越来越不耐烦。
水洛城继续在争吵,到最后累得新政失败,此事还没有罢休。
范仲淹隐隐觉得事情很不妙,对赵祯上书,将尹洙召回来京师,进入两制。主要就是尹洙呆在渭州,尹洙进入京城,在地方上也就没有人找刘沪麻烦,张岊仅是一个武将,没有士大夫参与,他还敢反天不成?水洛城之争便会告一段落。
两全其美的做法。
赵祉拒绝,尹洙不召亦不迁。
这次警告意味更加浓厚。
干嘛要召他回来,朕戏还没有看够呢。
范仲淹十分失望,要知道新政以来,赵祯那个玉玺几乎成了范仲淹的印人印章,为什么赵祯要拒绝?
郑朗觉得这条主意不错,想要帮助一下,可发生一件事,郑朗抽回来。
狄青弹劾陈执方与郭辅之,这两人皆有些能量的,居然很快得到消息,在南方也用快马递了一份奏折来京。反过来说狄青在剿匪时,多杀平民百姓邀功。他们是文臣出身,比狄青的奏折写得更出色,而且举了几十起实例,有人证有物证。
欧阳修看到这份奏折后弹劾狄青乃是武人,虽屡屡立功,不免有矫枉之心,应当让文臣节制,云云。
郑朗心中在冷笑,让文臣节制,怎么节制法?
一头关在笼子里的老虎还是老虎吗?若是没有狄青去桂阳,这次叛乱凭借杨畋慢慢磨,磨了六年才用委屈求全的办法,将匪患化解。
但陈郭二人奏折也有其事。
二月末的剿匪行动迅速,匪徒又多分散在各地,南方蛮人与中原人语言不通,难免会有一些无辜的百姓,或者与匪徒有牵连但不当死的百姓卷入其中。受害者不多,大约就这几十个人。让陈执方与郭辅之全部找出来,可别忘记了,此时南方民事的天下乃是这群文人的天下,狄青手中有兵,对地方上的百姓却不是很清楚。
于是说道:“陛下,南方是是非非不提,愿陛下速将狄青召回,以免文武分裂。”
本来想让狄青配合杜杞迅速将那个什么大唐国平灭的,现在收回主意。南方官场会更黑暗,天知道这群文人联合在一起,会做出什么事?况且这次目标也达到,狄青迅速大捷,许多青年将领得到培养,明白南方战事会有什么气候与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