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五百二十七章 包养

“什么办法?”崔娴问。

“尹师鲁。”

听到这三个字,崔娴不问了,与郑朗那一套理论无关,确实贾昌朝做得太过份,转了一个话题,说:“妾还担心庞籍

“这人心思不干净,但他不象贾昌朝,做事一直有分寸。”郑朗说道。对庞籍的评价,郑朗将他看作小吕夷简,不仅年龄小,厚黑没有吕夷简厉害,吏治之能比吕夷简稍差,是真正缩小版的吕夷简。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识大体,吏治务实,不躁进。德操也许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卑鄙无耻。

第二天分藕塘,郑朗害怕家里的人不放手,毕竟没有大娘主持,三娘四娘操持这个家务,有的地方确实做得欠缺。亲自来到塘边,问肖老二原来的面积,然后手一划,整让自家藕塘面积缩水一大半。

至于要这个福利吗?

那还不如小心地经营自己的职田,一千多亩地,远比这两三百亩土地带来的收益大。

郑老三羞愧地说:“相公,不可。”

郑朗这一让,一起让起来,划分起来变得容易。

其实郑朗与崔娴这样做,不是为了收益多少,而是传达一种理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又不直接说。全国农业、纺织以及其他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还是河北、山东与河南,可是论精耕细作程度已经逐步落后于两浙,马上江东起来,又要盛于北方。那才是一曲最壮阔的诗歌,与山争田,与海争田,与江争田,与湖争田。

然而郑朗不想北方过份耕作。

本来水土很薄弱,再过份耕作,水土破坏更严重。

随后生活又恢复了安静,渐渐庄稼开始收割。

那几块地高梁长势更喜人,山上还有一些果树,载得晚,多成活,但没有结果,除了这些果树,还有一些松杉,松杉载得早,虽未成材,但一棵棵长得挺拨,两座土山变得很有序,而不是象原来那样杂乱无章。

来看的百姓也很多,现在种植高梁的方式很落后,扎一个小坑,撒几粒高梁籽,上面盖上草木灰与粪肥,能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有的能六七棵高梁挤在一起。密度有了,收益却跟不上,结的穗很小。郑家这几块高梁地密度不是很大,一棵便是一棵,但是营养钵移苗的,又使用大量肥料,与其他高梁相比,就象一个个小巨人一样。

简单道理还是懂的,想要庄稼好,最少种籽得好。

听说郑朗将这些高梁籽发放给大家,看的人更多,许多人一起在猜测它的产量。

樊月儿也在猜,问:“郑相公,它能收多少?”

“比其他地里好,可终是高梁,能收多少?想要产量高,只有水稻。”无论怎么选,没有后世的技术,这个进化时间也很缓慢。当然,若是这样一直选下去,有一个三四十年时间,不仅是水稻,小麦,高梁会全部产生质的进化。但这时代还有许多后天的条件跟不上来,首先没有化肥,第二没有农药,肥力跟不上来,有什么虫害的,又没有很好的对付方法,所以不能指望亩产千斤的高产田出现,那怕是水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