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门前在扎灯山。
就要扎好,虽未到放灯之时,观者还有很多,一点一滴看着灯山形成,也是一种乐趣。
崔娴也陪着五位娘娘来观灯山,但五个娘娘没有多少兴趣,用空洞的眼神盯着忙碌的工匠与百姓。
江杏儿低声问:“官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快了,”崔娴同样低声答道。若快三月底便能听到好消息,若慢四月下旬同样也能听到消息,若是到四月结束,还没消息传来,丈夫此行九死一生了。换别人能投降契丹,丈夫到如今这种地位,宁死也不能投降契丹的。其实此时,每过一天,便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大家兴趣都不高,转了转回家,吕公著坐在郑家在等她们回来。
先行了礼,然后对崔娴说道:“人已经出发。”
崔娴脸sè松了松,这次朝廷旨意很快,自己将信托吕公著交给吴育,吴育交给皇上,再到下诏让张亢回来,前后只用了六天时间。代州她未去过,但去过西北,从代州到京城肯定没有渭州到京城的路远,不过河东路道路不平坦,可以想像,张亢为了抢时间,或者朝廷钦差为了抢时间,这一路赶的。看着皇宫,低声说道:“谢过皇上了。”
速度快得惊人,赵祯散朝,看了信后,终于明白郑朗最终的逃跑办法,觉得匪夷所思,但细想,确实是一个好办法。立即下令让张亢回来,并且从京城挑选三千名jīng骑,包括所有的女真战士。
堕落得没有郑朗想像的慢。一是后面添加第三批人进入,成了鲶鱼效应,二他们还保留着原来的骄傲,认为自己是宋朝最强大的战士,一时半会没有放松,三是呆在军营,野蛮度比后来的女真人高。接触先进文明没有郑朗想的快。此时这支女真人战士,确实还是宋朝最强大的军队。
但赵祯诏书即便盖上玉玺,也未必有效,还得经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后。这份诏书才能成为真正的诏书。若是两制官觉得不妥,有权把词头封还,说词头是好听的说法,也就是皇帝未成形的诏书。这是进一步对皇权进行监督,防止皇权滥用。
此制汉有例,不多,唐初成形。宋朝发扬光大,到赵祯时才真正成形。先是给事中与中书舍人,结果延伸到翰林学士与知制诰。看了诏书后,两制有官员问:“陛下,为何调兵?”
这是最强的三千铁骑,国家太平无事,为何无缘无故调动?
赵祯淡淡说了一句:“自海上救郑朗。”
两制官员什么都不问了,将此诏拟成正规诏书。自京城调动军队。赵祯又冰冷地说:“勿得泄露。”
谁敢泄露。
即便三千铁骑就能将郑朗救回来?也不大相信。难道郑朗有办法逃到海边?契丹人也不是傻子。
张亢一到京城,便让赵祯召进皇宫,还是目无表情地说:“张卿。这是郑朗妻子崔娘子的信,你看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