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除郑朗外,还有文彦博,两人正值壮年,精力好,皆有吏治之能,托管后,再加上张尧佐比较听话,没有与东府争这个权,三司这几年居然没有出多少问题,还成了几十年来最有积余的三司。
开始没有人知道,但这等重大的事情,怎能瞒住一辈子,最后连赵祯也知道了。
总之,何郯这次与赵祯面谈,心平气和,让赵祯很满意,再加上包拯天天念叨,念得赵祯忍无可忍,已经打算听从何郯建议了。可这时又出了彭思永事件。
诸御史言臣看到赵祯继续任用张尧佐,又有人传言张尧佐得三司使,又复望参知政事,内侍王守忠出入禁宫被宠,亦求节度使。彭思永欲率言臣进谏,有人劝说,未知真假,请查问清楚再谏。彭思永说道:“宁以言事得罪,命令一出,则不可救也,则为朝廷之失。”
其他言臣面面相觑,万一是假的怎么办?结果只有彭思永一年独奏,说张尧佐以亲连宫掖骤进,王守忠以出入禁闼被宠,参知政事缺员,尧佐朝暮待命,而守忠亦求为节度使。陛下滥赏谬恩,岂为孤寒,独以尧佐、守忠故取悦众人耳。外戚秉政,宦官用事,皆非宗社之福也。又论内降之弊,以为斜封(指不经中书同意升迁的官员)非盛世所宜有疏入,赵祯震怒,于朝会上公开责问:“你从什么地方听来的消息!”
即便许言臣风闻言臣,你也太胡说八道了。
要问罪彭思永。
吴奎等人解救,赵祯怒不可遏,不听。
包拯也救之,复不听,包拯无奈,用眼睛盯着郑朗那边。
郑朗没有办法,不能不说话啊,只好走出来,说道:“陛下,虽彭思永之言过矣,然外戚宦官干政,危害非浅。唐亡之祸,武将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东汉之亡,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不可不察也。又,虽陛下用官与唐中宗时斜封不同,然近来陛下用官过于泛滥,冗官曰重。陛下以爱民著称,养一官年需上千缗钱,多之一千缗钱二十户人家破之,少之一千缗钱至少二十户人家得救。若是贵到三司,则需几万缗钱费用,请陛下三思。”
说完退回班列。
赵祯意释,没有再责彭思永。
但这件事弄得赵祯下不了台,也没有再听言臣之言,继续让张尧佐担任三司使。
内侍麦允言卒,赠司徒、安武节度使。
调到京城担任同知礼院的司马光上奏道:“孔子谓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夫爵位尊卑之谓名,车服等威之谓器,今允言近习之臣(指太监),非有元勋大劳过绝于人,何赠三公之官?”
文化人来了。
书上,赢来一片喝彩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