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多,就没办法说什么正事了,张伦三人有点失望,他们都想尽快知道皇帝调他们回来是为的什么,晓得了之后也好回去尽快准备一下。
今日赐宴人来的齐整,交杯换盏之间,他们知道皇帝不会在此时跟他们交代什么了,估计是得再等两天。
将军们不缺话题,熟悉的说说过往叙叙旧,提提人事上的变化,不熟的相互恭维一下,再有就是轮番向皇帝敬酒,拍拍皇帝的马屁。
在这些事上谁都不能免俗,不会有哪个站起来说什么将士在外征战,多有辛苦,咱们却在这里饮酒作乐,很不合时的话。
即便是张士贵,窦琮两个性情比较倨傲的人,在席间也是酒到杯干,将身上的刺都收了起来。
更无人敢学贺若弼,喝多了跟皇帝拍桌子,说你待我不公云云。
李破的经历在此时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军将们多为他的旧部,便不会有人敢于质疑皇帝不懂军事或者是浮现皇帝没有军功,是俺们这些人把他推上了皇位之类的情绪。
将军们看上去很融洽,可实际上军中的派系早已成型,甚至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比如说,张伦三人常年在外领兵征战,与驻守京师的将军们便有了些隔阂,现在还不算太明显。
因为赵世勋,罗士信等人身上的军功并不比旁人差多少。
可日子一旦久了,外间将领一定会认为常驻京师的人没本事。
反之,罗士信等人身在帝侧,跟皇帝关系会更加亲厚,对那些想要在他们面前炫耀军功的家伙也会缺乏好感。
再加上各人来历,出身,性情不同,还会有很多小团体生成,就和小孩过家家一样,谁跟谁好,谁跟谁不对付,谁曾经抢了俺的东西,谁又曾经说过俺的小话等等等等。
这些在晋地时便有端倪,等到平定了诸侯,就变得更明确了一些。
以张伦为首的几个人说话喝酒就很随意,罗士信则和张世勋交好,尉迟信晋为兵部尚书没几天,却已拿起了架子,和窦琮两个喝了几杯,交好之意一览无余,因为他们都是正经的贵族出身。
倒是徐世绩这厮混的如鱼得水,跟谁都能亲热的说上几句,看上去颇为滑头。
驸马嘛,跟谁交好都有天然的便利,足以掩盖他出身低的缺点。
这些李破看的真真的,心里也如明镜般清楚,可他却不想多管,朝中派系林立,军中也不能免。
只要大家听话,就没什么可计较之处,还是那句话,若大家都是铁板一块,皇帝才会坐不安席,睡不安枕。
另外就是大唐开国之后,卫府的情况和前隋已完全不同,比如说像兵部尚书尉迟信这样的高官,如果在前隋的话,身上一定领有卫府大将军之职。
尤其是那会京中的一些大贵族,或者是皇亲国戚身上若无卫府军职在身,都不好意思称贵于人前。
那大致上是延续了西魏时的政治架构和风气,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几乎便是如今关西世阀的奠基人,前隋之时方方面面都能看见他们的影子,至今影响力也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