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巡,对于地方来说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不说清水净街,鲜花铺路吧,也差不多少。
和后来的领导视察也没多大分别,千年如是。
此次李破北巡,目的是去跟突厥可汗会盟,但对于地方官吏来说,皇帝所到之处,除了必须一切准备妥当之外,也是一个他们展现政绩的机会。
当然了,到时候你要是没露出脸皮反而把屁股漏出来了,那只能算你倒霉,没其他的说法。
总的来说,李破行色比较匆忙,并不打算在地方上多待,他其实是计划会盟之后回来的时候,再好好看看,这里毕竟是他的起家之地,别被人给弄糟了。
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晋地都将是他的脸面,如果有人在这里胡作非为,弄的百姓怨声载道,那打的就是他这个皇帝的脸。
后来的老朱做的就很不好,人们还给他编了顺口溜,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却有九年荒。
这是老朱移民落下的瓜,其实归根究底主要还是蒙古人弄的中原贪腐横行,延续到了明朝,官员**,天灾**,最后把老朱这个开国皇帝的脸打的是啪啪的响。
………………
李破会在绛郡停下脚步,主要还是想给裴世清一个脸面。
这些年裴世清功劳不小,不管裴氏当初是怎么想的,反正晋南能平定的那么快,主要还是归功于裴氏率先投效的缘故。
裴世清抚上党时,也很得力。
入了长安,先为京兆尹,后晋吏部尚书之职,大唐开国功臣之一,在去年年末赏功之时,赐封开国公。
这人为人比较内敛,李破有事想找人商议的话,不大能想起他来,所以算不上皇帝近臣。
这次李破出行来到绛郡,河东裴氏的老家,便给了他一个面子,亲自到闻喜裴氏祖宅来看看。
如今裴氏家主已经换了人,裴氏家规中规定,裴氏子弟如果出外为官的话,不得领家主之职。
也就是说,裴氏的家主必须待在祖宅当中教导子弟向学,这一点上和别的高门大阀以官位论长不太一样。
看上去有些保守,效果却不错,有家主严加管束,居于祖宅的裴氏子弟很少会养成骄横跋扈的性情,家老们在权威也不像王氏那么大。
不过裴氏经过魏晋的迅猛发展,如今分支已多,遍布大江南北,河东裴氏在号召力上明显不如谢氏,王氏那么有力,很多分支已是自立门户,并不尊河东裴氏为主枝了。
即便是出身河东裴的裴矩,裴寂等人,因为官位和政见等原因,跟家族都闹的很不愉快。
………………
皇帝仪仗所到之处,诸人回避。
蹄声阵阵,卷起无数烟尘,就算不知道皇帝到了其实也没人敢拦在前面。
一千多人的骑队,声势比较吓人。
李破悠然自得的骑在马上,几年未曾走出长安,这次出来转转,心情很是愉悦,当初他总在想,皇帝你老实的待在京师也就完了,整天转悠个什么?
但轮到他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皇帝威权行于四海,再大的事情也可一言而决,却被困在一处不得自由,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总会找些理由出去散散心,比如说时不时去行宫避暑,猫冬什么的,都在此列。
至于巡行天下,到泰山去封禅,甚或是御驾亲征等活动,一位帝王一生都不定有那么一次,需要大魄力,大权威才能干的出来。
………………
“河东这些年一直治理的很好,前些时听说已有人将这里称之为晋地粮仓,卿之功劳可谓不小啊。”
绛郡太守赵嬴受宠若惊,他是龙泉人,当日李破领兵南下败李神通之后,河东诸郡纷纷归降。
那会赵嬴领龙泉郡太守,正是焦头烂额之时,投靠李破那是题中应有之义,不难做出决定,主要是郡中受吕梁匪骚扰,粮食短缺问题也极为严重。
加上李神通聚集各郡之兵以抗李破,使龙泉郡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李破到的稍微慢点,说不定赵嬴等郡中高官就得给人杀了。
投了李破之后,赵嬴亲自到军中拜见了李破,目的十分纯粹,就是来要粮食的,并破罐子破摔,如果他要不到粮食,那他就辞官不做了,起码能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不是?
当时李破便把他当做了河东少有的好官,在把裴世清派去上党之后,便让赵嬴做了绛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