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颇为瞩目的杏林华宴顺利结束了。
进士们心满意足的纷纷回城,年轻的他们很好满足。
他们记住了两位侍郎的音容笑貌,宴会上那精致的吃食,还有朝廷特供的美酒,记住了皇后娘娘的雍容威严。
当然也记得谁谁谁在宴上出了风头,受到了令人艳羡的奖赏
宴上种种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说颇富有冲击力,回味着宴会的盛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个个酒足饭饱的新科进士,会把这些带回到家中,然后借着亲朋好友的唇舌,再扩散开去。
与此同时,落第的举人们也得到了朝廷的馈赠。
不但对他们在税赋上有所奖励,给了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还允许他们在下一次京试之时,不用参加乡试,直接进京参与京试。
朝中经过商讨,已经定了下来,每年进行一次乡试,三年则进行一次京试大考。
从朝廷的角度,要把读书人笼络在乡试环节,不怕举人多。
三年一次京试,则拖的有些长了,可朝廷如今正在准备裁汰冗官冗职,所以摒弃了两年一次京试的建议。
等整饬好吏治,再来看看科考官能不能用,若是得用的话,再行修改也是不迟。
其实这就是在唐初人口大减的情形之下,官府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官吏来进行治理的缘故。
今年来京参考人员都受到了很大的优待,后来之人无法比拟。
比如说举人们都得了一块刻着哪年哪月举士以及他们各人姓名的玉佩,还有朝廷特许的印章。
下一次来京参考的举人就不会得到这个了,是第一批举人专属,很容易让人产生荣誉感,并极具宣传作用。
………………
接下来就是殿试,殿试没有一定之规,皇帝高兴了就见一见进士们,没那个兴趣的话就不会有这个环节。
全凭皇帝做主,并非固有程序。
比如说今年,李破本来没有准备举行殿试,他打算在杏林华宴上跟进士们见一见也就成了。
可因为之前闹出了很大的风波,于是临时增加了策问,大唐的第一位状元也就在大唐元贞五年产生了。
………………
皇后娘娘回宫,先到太极殿跟丈夫做了一下汇报。
夫妻两个心情都不错,两三年的工夫,从朝廷下诏开科,征求意见开始,一直到今天,科举大事算是给办下来了。
虽然还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却已经开了个好头,下次也就不用这么劳心费力了。
夫妻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几句,临到傍晚,李破拉着妻子出宫而去。
他要去探望一下丈母娘,老丈人离京而去,总得去安慰一下不是?趁便还能吃上只鸡,李破美滋滋的想着。
………………
其实陈氏根本不用女儿女婿来安慰,丈夫常年在外,她早就习惯了。
反而是李靖回来这些日子,弄的家中门庭若市,让她很是厌烦。
如今即便李靖走了,还是有人常来探看,送这送那的,把家里的鸡鸭都惊的下蛋少了,让陈氏不胜其烦。
尤其让她糟心的是三原李氏的祠堂要迁来京师,眼瞅着家里一日比一日热闹,过惯了清净日子的陈氏有点傻眼,都打算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