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角公孙瓒于是便在卢植先生的门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缑氏山离帝国首都雒阳很近,没准公孙同学还想跑去玩玩,毕竟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不是想去首都坐个和谐号就可以去的,更何况,雒中乃勋贵豪门集中之地,不仅白天熙熙攘攘,夜晚也是热闹非凡。丰富的夜生活,对血气方刚的小青年最有吸引力了。
可惜公孙同学被挡了回来,他连城门都没进去。
回答很简单:“现在是黄昏,按规定城门已经关闭。”
公孙同学很奇怪:“以前不是通融通融都可以进城的么?”
回答更奇怪:“那你去东门西门南门吧,北门这里不行。”
雒阳城这么大,绕到东门西门南门估计天都亮了,卢校长也该查考勤了。
看到公孙同学直发蒙,守卫又神秘一笑:“其实,不让你进是救了你……”
不让进就算了,怎么说是救了我?
一脸茫然的公孙瓒又赶回了缑氏山,过了几天,他终于知道了原因。自己真的捡了一条命。
因为就在这时,雒阳正在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治安清理整顿运动、敢违反宵禁的朋友通通被抓,接受了改造。
让我们抛开这场运动,先从政治大环境说起。
当时的东汉朝廷,乌烟瘴气的厉害,可以说是鸡鸣狗叫鸡犬不宁一片鸡飞蛋打,反正怎么看也不像是雄鸡一唱天下白。
这是为什么呢?(注意,要用小沈阳语调!)
因为皇帝大人不管事,只管赚他的私房钱(学名:卖官鬻爵);大臣们不管事,只敢当个牌位装尸体吃白饭(学名:尸位素餐);读书人不管事,只能在下面发发牢骚骂骂领导(学名:结党讦政);老百姓也不管事,只想哪天聚在一起造反(学名:揭竿而起)。
谁都不管事,那管事的是谁呢?
一群太监。
后世,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在他的不朽名著《典论》中精辟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干禄者殚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
当然,当时还没出现太监这个名词,具体到职位上有中常侍尚方监中黄门小黄门等大小不一,统称:宦官(具体这帮人怎么回事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废话了)。
作为东汉历史上两大权力集团之一(另一个是外戚,就是皇帝大小老婆大小妈的家族),宦官集团在中国封建历史上长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封建社会开始的秦代(大宦官赵高)一直到封建制度终结的清代(大太监李莲英),权势熏天的宦官(太监)如滔滔黄河连绵不绝……
提起宦官,估计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一脸奸笑涂脂抹粉武功高强陷害忠良的倒霉形象。本着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我们要说,其实宦官不都全是坏人的,毕竟宦官中有著名发明家(蔡伦),有一代名将(秦翰),有世界大航海的先驱(郑和),也有忠心为主(怀恩),深明大义(寇连材)的。不过总的来说,这还是一帮小则误国误民,大则祸国殃民的家伙。(具体原因以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