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和一票本士企业家,站在纷纷扰扰的厅角落里,似乎有点要避开他人耳目的意思。
但是,此时的中国企业家形象和外商形象着实差的太远,就算是初到中国的华商,都能轻易的分辨出自己和他们的不同。
本土的企业主们身边,总有一两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同伴。解放鞋和蓝色条纹西装如果算是撞衫的话,一群人就像是碰碰球。不少人都没有悉心打理妆容,灰蒙蒙的脸和粗糙的手代表他们尚未完全脱产。
相形之下,来自国外的华人商人就体面的多了,哪怕是一家小工厂的企业主,也会穿上考究的西装或中山装,有的人搂着光鲜漂亮的女人,有的人把自己打扮的光鲜漂亮……
在苏城眼里,他们并不是来参与竞标的,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这样的抗议,也许会伴随他们的一声,在以后的岁月中,正是这样的一群人,缓慢推进着中国的商业改革。
苏城犹豫了一下,主动迎上去道:“池厂长,又见面了。”
池海抿着嘴,重重点头,双手握住苏城的手掌,道:“苏董,不怕你笑话,我们是来想讨要一份合同。但您别误会,我们不用真的包销合同,我们可以互相担保,只求能在银行贷到款子,现在的流动资金太紧张了。”
“尤其是和国企做生意,不请客拿不下单子,不塞钱拿不到回款。”他身后有一个老板,说着话的时候,还咬牙切齿。
苏城不知道中国私企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但在从92年开始,确实有大量的企业开始倒闭。曾经由个体户升职做了工厂主的人,许多人都亏的血本无归。有的人日后又爬了起来,有的人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此时的创业人,不少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与后世的大学生创业者是完全两个类型,与80年代早期的创业者亦是截然不同。
苏城环视一周,分外的感觉到自己幸运。如果不是北大学生,如果不是有刘秉等人帮衬,自己要从无到有的建立一家企业,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至于现在,若是拖延到1991年再想进军石油业,更是难上加难。
苏城的沉默,被池海等人当作了拒绝。
池海叹了一口气,道:“您不同意,我们也能理解,总归是个希望。不过,我们都是做石油化工的,以后恐怕还要麻烦您……”
苏城仿佛清醒过来似的,忽的一笑,道:“谁说我不同意了。”
“您愿意?”
“不是你的方法。我提供两种选择吧,一种是来料加工的合同,你们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包销合同吧。第二种是抵押贷款,你们用生产资料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做抵押,不同的是,我要有收购你们产品的优先权,而且必须是最低价的。”苏城说的是大华内部早就做出的决定,既然联络了数家银行,准备举着私掠证去苏联,那就要装备齐全了去。这些轻工产品,就是他们船上的炮弹和后勤补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