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和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项玉留下一部分士兵,带着剩余的士兵赶回戴帽山。
其实那五百多名土匪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之前逃出的败兵,那些败兵将明军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加上夜黑看不清明军的数量,于是越传越多,最后传出明军有上万人,几千杆火枪,上百门大炮,又说明军杀人眨眼,生吃人肉喝人血,吓得那批土匪魂飞魄散,哪还敢回去找明军的茬,自己就先跑的远远的。
等项玉率军赶到之后文明情况,这才知道是自己担心多余了,不过也好,既然土匪跑了那就抓紧时间搬运东西吧。
戴帽山的东西稍微少一点,搬起来也快一些,明军在厦门城里面征集了许多马车和牛车,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把戴帽山上面的饿东西全部搬走,至于土匪的营地则一把火全部烧了,灵应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项玉不忍心破坏,于是也就没管它了。
难处理的是董江那边,由于老百姓数量众多,所以有大批的杂物,加上人员的迁徙,足足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将东西都处理完,项玉之前下令是说让百姓们捡重要的东西带上,但是大家一件都不舍得扔,锅碗瓢盆什么都带,项玉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们了。
明军的大营本来就不大,这时候新加了董江的部下,一共是四百三十一人,营地已经住不下了,因此又重新搭建了一批营帐,扩大了营地。
由于明军马上就要出海作战,因此这些百姓也会在之后跟着他们到台湾上去定居,所以项玉并没有下令搭建房屋,而是在明军的营地的旁边搭建了一大批帐篷,暂时供给民众们居住。
董江的军队编入泉州军之后,项玉安排董江单独成立一个营,令他担任统制,又将之前淘汰下来的一批火绳枪装备给他们,不过这些士兵用冷兵器用习惯了,对于火器倒不是十分感兴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剑等武器。
这一次剿匪行动缴获了许多粮食,但是这个时候明军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还有两千多人的百姓跟着,粮食负担依旧很重。
何安在项玉的授意之下,带着一批士兵将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记,这批百姓中一共有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户,其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妇女则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余的都是老人。
这批人按户数登记之后记录在册,方便以后分配田地,台湾岛上的汉人数量这个时候并不是很多,大致和岛上的本土居民数量齐平,只有汉人的数量上去了之后汉人的统制才能够稳固,项玉深知这一点。
但是一想到明军登上台湾岛之后清军的海禁政策,项玉还是感到一阵头痛,清廷实施海禁之后不仅切断了明军的一大物资供应,而且还等于是切断了明军的兵源补给,清军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招募士兵,而明军则没有这个条件,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只会被清军拖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