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展翅飞翔,优雅地从稻田上面掠过,雪白的身姿配上金色的稻田,就构成一幅绝美的诗情画意。
随着秋日渐深,大馒头屯的村民也愈发忙碌起来,分田到户的第一個秋收,马上就要来临。
从大伙的脸上就能瞧出来,都带着一股子兴奋,以及一丝丝的紧张。
粮食不打出来,装进麻袋,谁也不知道到底会有怎样的收获。
李卫国也格外忙碌,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鱼行那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就连他,也加入到打渔的队伍之中。
运送活鱼的小四轮,更是一天跑两趟。
还有鸡蛋鸭蛋这些,需求也十分旺盛,春城那边的齿轮厂都打电话,要来拉鸡蛋,好说歹说,这才被李卫国给拦下,主要是数量有限,供应本县的副食品商店都不足。
看来扩大养鸡场的规模,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各家已经开始把土豆、饭豆子这些杂粮都收回来,终于开始收割大田。
割黄豆,扒苞米,割谷子,起甜菜,村民们全都起早贪黑,老老小小齐上阵,连学生都放了农忙假。
一车车庄稼从田里拉回来,堆到场院,还要再稍加晾晒,才能打场。
以往的场院,都是大垛,这会就分成一家一块,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用马拉着石头磙子,开始轧黄豆。
“驾驾驾!”赵老板子卖力地挥动着鞭子,他家今年种了十亩地的黄豆,豆荚结得密密麻麻,他心里也充满希望。
正好李卫军开着四轮子送完牛奶回来,嘴里招呼他:“老板叔,让牲口歇歇,开我这四轮子。”
好嘞,赵老板子立刻换成小四轮拉磙子,一圈一圈突突跑,速度快了好几倍。
他家大小子在旁边用木头杈子,不停地翻动着庄稼,等轧得差不多了,就把上面的豆秸抖落干净,挑到旁边。
下面就该扬场了,用大木锨把豆粒和豆皮子混合物高高扬到半空,利用风力,把豆皮子吹到旁边,哗哗哗的,金灿灿的豆粒落在近处。
“装袋儿瞧瞧,能打多少!”不少人都凑过来,大伙也都比较关心。
赵老板子家是第一个打黄豆的,各家也都差不了多少。
不少人都跟着帮忙,用簸箕把黄豆装进一条条大麻袋,最后一数,竟然装了二十三袋半。
都是常年摆弄庄稼的,基本都能估算出来产量,一麻袋黄豆将近二百斤,一共十亩地,这么一算,亩产肯定超过四百斤。
“不对呀,往年能打一袋半就算好年头了。”会计谢老抠开始算账。
王队长也在场,嘴里啧啧一阵:“真是怪了,人还是原来那些人,地还是原来那些地,一亩地就多出来一百多斤!”
黄豆的价格是比较高的,一亩地多打一百斤,就多收入二十多块钱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