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种的水稻,亩产八百五十斤!”在粮库门口排队的一名农民跟送粮的同行聊天,嗓门都格外洪亮。
这话自然引来一片惊叹,不过也有人不服气:“俺听说,大馒头屯那边种的水稻,亩产都超过一千二百斤啦。”
真的假的?大伙有点不信,都是一样个种法儿,也不能差这么多啊?
粮库负责验等的一名职工也加入到讨论:“那还能假,你说的亩产一千二,都是去年的老黄历,人家今年的亩产是一千三百斤!”
人群的惊呼声更大,他们有的亩产才六百多斤,正好是人家的一半。
“纳了闷了,人家咋种的涅?”不少村民都表示疑惑。
粮库职工摇摇头:“没法比,人家种的稻米,一斤能买到两块钱。”
这下子卖粮的农民都炸锅了,他们这连两角钱都卖不上,凭啥差这么多?
“人家种的稻米叫知青稻,专门出口的。”粮库职工也一脸艳羡。
送粮的农民议论一会,有的自己安慰自己,觉得今年种水稻,收入已经超过往年,知足常乐吧。
不过更多的稻农,则惦记着去大馒头屯取取经,学习学习人家的经验。
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这段时间,大馒头屯各家各户来的客人逐渐增多,有些是实在亲戚,有些根本就是八竿子巴拉不着的。
这天李卫国正在场院打稻子呢,就又看到一辆马车拉着不少人进村,直接就奔场院这来了。
一拉呱,原来是三道河子大队的,赶车的李老板子,认识赵老板子,就巴巴地来了。
这伙人都凑到小山一般的稻谷堆旁边,抓起一把稻谷,然后纷纷点头。
李卫国听到有人议论:“好像是比咱们种的稻米大一圈。”
还有剥开稻壳子的:“颜色也不一样,这米颜色发青,咱们的发白。”
然后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就询问稻米种植和出售价格。
听到这种稻米真能卖到两块钱一斤的时候,这些人也直吧嗒嘴,满脸都是羡慕。
“赵老弟,你看俺们大老远来的,能不能卖给俺们点稻种?”那位李老板子终于开口,说明来意,原来是求稻种的。
赵老板子也有点为难,只能望向李卫国。
李卫国就乐呵呵地给这些外村人解释:“大家伙就算买回去,估计也没啥效果,还得多花不少钱;去年那个秋田野菜厂的岛国人就买回去十万斤,带回岛国那边培植,结果也就是普通的大米。”
“这事俺们知道,秋田野菜厂不是黄了嘛。”有人说着。
那位李老板子还不死心:“他们弄到岛国那边,估计是水土不服,咱们这边的土质和水质都差不多,应该没事。”
李卫国知道劝也没用,还得用事实说话,都是一个县的,要是不答应的话,对大馒头屯的风评肯定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