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却不知道庞暮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只见他在台上走了两步,站到了主席台的最前端,用沉稳的声音道:“杨锐同学撰写这篇钾离子通道的论文的时候,是出于科研竞争之下的。与之竞争的是谁呢?是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理查德教授。”
“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校长像是说故事似的,在主席台上踱步,语气缓慢的道:“理查德教授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终身教授,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上,都发表过文章,加州大学也支持理查德教授,给予他超过100万美元的经费,同时,支持理查德教授的,还有我们北大。”
“呵呵……很多人不知道吧,当时参与竞争的两方,一方是我们北大一年级的学生杨锐,他争取到了香港华锐公司的支持。而另一方,是我们北大和加州大学联合支持的理查德教授。”校长停了一下,笑道:“很悬殊的竞争是吧。”
校长的笑声,在大礼堂上回荡,下方是寂静无声的人群。
在学校里呆的久了,哪怕不是专门做学术的职工也知道,科研竞争是有多残酷。
对大部分的中国学者来说,科研竞争是仅止于中国的,不同的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竞争,是大家最常遇到的情况,即使如此,为了避免竞争恶化,上级部门还要经常调整不同的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而调整的方式,往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靠边站的模式。
小鱼们自然是不甘心的,但结果却往往不会有所改变,因为在学术界,相对于学者本身的素养,科研投入的差距也许更大。
而科研竞争不像是商业竞争,商业竞争有共存有妥协有分庭抗礼,而科研竞争,通常只有一个胜利者,永远都有无数个失败者。
此时,听校长描述杨锐与理查德之间的科研竞争,许多人一时间都是想的痴了。
不见血的战场里,流的是科研者的心血。
校长非常有演讲技巧的停顿了15秒,就在所有人都抬头,等待他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校*用很有魅力的语式,道:“但是,杨锐赢了!”
礼堂内,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自觉的露出笑容。
中国少年对美国教授,这就好像瘦弱的霍元甲对壮硕的俄国大力士一样,国人有着先天的倾向性。
如果不是在学校,如果不是面对着教职工们,礼堂内说不定已是欢声雷动,拍手叫好了。
校长笑笑,又道:“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想要知道真相。什么样的真相?”
这一次,校长没有再吊人胃口,快速的道:“第一,理查德与杨锐几乎同时开展了克隆突变基因,探寻钾离子通道的研究,如此之巧,为什么?第二,北大与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合作,为何突兀的展开,又突兀的结束?第三,两者之间的竞争,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受到了干扰,如果有,是谁在干扰竞争,又是为什么干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