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众学子一致认为,为了防止诸王藩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况,朝廷应该制定律令禁止大明藩国之间相互发动战争。
若有藩国不听朝廷禁令,私自发兵攻打另一藩国,大明皇帝有权派兵前去阻止这类事件发生,并依据有关律令,将私自发兵的藩国之主贬为庶民。
朱高煦身为穿越者,当然知道照搬宗周封建制的弊端与漏洞。
别的不说,仅是否给予藩国铸币权这一条,就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却关系着大明财政,乃至大明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
朱高煦之所以出宫来书院,找于彦昭等学子商议,并非是为了寻找解决诸藩改封问题的策略。
此事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可他的真正意图,乃是为了摸清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重启分封的认识。
因此朱高煦对于众学子提供的合理建言都让于彦昭进行了记录,却没有当场发表赞成或反对的言论。
于彦昭等学子的观点,基本代表了此时大明境内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看法。
朱高煦不能说众学子提出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学子们毕竟不是穿越者,自有其历史局限性。
当然,于彦昭等人还是提供了一些比较有见地的建议,比如要求诸藩国必须说汉话、用汉字,遵守大明律令,以及汉家礼仪习俗,不得悖典忘祖。
众学子皆认为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东西,不能因为大明的重启分封,而让华夏文化四分五裂,回归混乱。
对于太祖高皇帝规定大明宗室子弟不得参合四民之业的旧制,于彦昭等人却发生了分歧。
以胡濙为代表的“大气派”认为,既然太祖高皇帝决定把诸王改封海外,那么这旧制自然也就作废了。
毕竟,海外藩国实不实行这旧制,朝廷即便派御史出海去实地监察,且御史没有遇到或避开海风浪顺利抵达藩国,那么如何确保他到地方后看见的情况为真?
朝廷想要像管理直隶府县一样管理海外藩国,实在是鞭长莫及。
与其劳心劳力而做无用功,不如放开手,让诸藩国大胆施为。
以于彦昭为代表的“保守派”则认为,太祖高皇帝制定宗室子弟不得参合四民之业的出发点,乃是为了维护宗室的体面。
同样也有杜绝宗室子弟参与军、政,从而左右社稷的情况出现。
海外藩王乃是太祖子孙,遵守太祖定下的规矩,本就是天经地义,若敢违背,那就是悖典忘祖,大逆不道。
胡濙等人对此观点进行反驳,他们拿“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典故来说就藩海外的大明藩王。
太祖虽效法宗周之封建,但不没有说要照搬世卿世禄,而禁绝底层百姓升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