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言之有理,有些官员想辞官经商,确实是不适合一味地阻止。所谓堵不如疏,朝廷应该趁机建立辞官的规制,而不是强行禁止。”
梅殷见方孝孺被朱高煦怼的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便接话为方孝孺找台阶下。
朱高煦颔首道:“不错,梅博士说的很中肯。”
方孝孺却不领情,反而再次开口道:“殿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稷无存呐!长此以往,大明永乐一朝,如何开创盛世?”
朱高煦感到了一阵头疼。
他知道,如今大明的读书人,仍然有太多人持有方孝孺这种想法。
大明要想开启大航海时代,建立日不落帝国,必须要改变类似方孝孺的这种思想。
方孝孺师从宋濂,其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他轻文艺,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他的散文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笔畅达,言简意明,为时人所传诵。
如《指喻》一文,以“拇病为戒”,指出“天下之事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劝喻人们要防患于未然。
但就这样一个精通儒学的大儒,有时却会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历史的方孝孺,乃是洪武后期天下学者的代表人物,可谓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
姚广孝曾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朱棣也点头同意了,但因为方孝孺的“不识时务”,朱棣最终还是杀了他。
方孝孺当时竭尽全力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几乎所有的朝廷诏令都经过他手,那些不靠谱的人事任命和错误决策,也不例外。
但他不通权谋和军事,故而其抵御燕王朱棣的计策大多没有起作用。
方孝孺认为,朱棣乃是反贼头子,所以他选择抵抗到底,就算朱棣杀他全家老小,他也不会妥协。
虽然他算不英雄,但他的矢志不渝值得后人尊敬。
之所以后世之人对方孝孺的评价不太高,主要在于他的死牵连了八百多名无辜的人。
原本朱棣不想杀方孝孺,奈何方孝孺一而再再而三的激怒朱棣,这才致使朱棣下定决心要杀方孝孺。
方孝孺可以不为他个人考虑,毕竟他已抱着必死之心,但他的家人和朋友呢?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他的家人、学生、朋友大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往往只想平安的活下去,不一定乐意做以身殉国的忠烈之辈。
因为皇家的权力争斗,跟他们这些普通人没太大关系。
燕王朱棣靖难获取帝位和一般的朝代亡国不同。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靖难算是朱明皇家的内部斗争,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皇家的人谁做皇帝都一样。
实际,靖难成功之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允炆根本无法和朱棣相比,朱棣做皇帝对大明更为有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