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朕迁都北平之事,内阁众顾问有很多种看法。”
“有人认为北平是朕的龙兴之地,朕坐上帝位之后,把京师移到朕熟悉的地方很正常。”
“有人认为朕待在金陵时,会想起朕那病逝在皇宫里的父皇与兄长朱标,因此很难心安,所以才会想着迁都北平。”
“还有人认为漠北部落始终是个隐患,当初父皇让朕镇守北平,正是为了防备草原人,而朕如今做了皇帝,那么北平如此重要的地区便无人镇守。因此,朕才想着把京师迁到北平,做皇帝和守边疆两不误,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不瞒少师,以上三种观点都是朕迁都的原因,但朕迁都北平最大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在于朕的追求!”
“朕要做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而北平这座城的前身,却是元大都。”
“前元一个是疆域十分辽阔的庞大帝国,高煦曾说这样的帝国可以称之为日不落帝国。而前元控制整个庞大帝国的中心,便是元大都。”
“换句话说,无论是格局还是布防,这种恢弘的气势远非金陵可比。少师可以想象得到,当年朕初到北平之地时,有多么震撼!”
“何况,元世祖忽必烈是个很有雄心的皇帝,他坐上帝位之前与朕一样,也是镇守一方的统军大将。”
朱棣说到这里,握紧拳头道:“同样,朕也是一位很有雄心的帝王,前元的衰败有诸多因素,但朕很想坐拥这个曾经辉煌天下的都城,建立一个更加庞大的国家!”
姚广孝沉默不语。
朱棣见状,问道:“大师是不赞成朕迁都北平?”
姚广孝思索良久,缓缓说了一番话。
“我大明建立之后,太祖皇帝对于京师的选择十分谨慎。太祖认为,在魏晋之后、隋唐之前的六朝之所以短命,其根本原因,乃是当时江南地区开发不足,地广人稀,没有充足的财力和兵源。”
“然而经过隋唐、两宋的开发,东南广大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皆得到了极大的繁荣。而关中在唐代就已显出其弊端,即粮食无法自足,又同时面临西北与大漠游牧部落的侵扰。反观金陵,不仅远离西北与大漠,更靠近大海,适合进行海洋贸易。”
“因此,洪武初期,太祖皇帝以金陵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以凤阳为中都。但不久之后,太祖发现凤阳明显不适合作为京师,便停止了营建中都。”
“太祖皇帝希望可以在关中建都,即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重现汉唐雄风。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太祖派遣懿文太子巡抚陕西,考察山川形胜,为迁都做准备。可惜懿文太子回京后一病不起,迁都之事便不了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