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十月,楚国变法大臣百甲贤推出了《士农工商课》,新法明确规定,只要是楚国的读书人,无论是勋戚、世家、士族子弟,还是农人、佣工、商人等寒门子弟,都可以参加国考,国考各科成绩合格者,皆授公士学位。
所谓国考,计有法家、兵家、农家、儒家、墨家、yīn阳家、纵横家、剑术技击八科,只有八科成绩全部合格,才能授予爵位。
这当然是项庄这个穿越者的主意,项庄深知科举的利弊得失,他不希望楚国的国考成为畸形的八股科考,从而迫使全国学子皓首穷经,一生只读经史子集,对其余幕作学说却是不闻不问,这极大摧残了各学科的进步。
这道新法一推出来,顿时便引起了轩然**ō。
各大世家倒没什么,他们的子弟可以承继父辈余荫,一生下来起点就远远要比士族、庶族子弟高得多,双方的竞争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而并没有太大的急迫感,但江东士族却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因而反应极为jī烈。
故楚九郡的士族,在项羽败亡之后,出于对前途的担忧基本上都逃到了江东,他们没办法去跟世家子弟争夺高官厚爵,只能当一些小吏,表现最优异的才能当上县令长,而且江东四郡五十六县的官位就那么些,竞争极为jī烈。
现在,《士农工商课》的推行,更加剧了这种竞争。
因为农人、佣工、商人子弟列,在也有机会通过国考获得爵位了,有了爵位也就意味着他们也能当官了,这就极大地挤压了士族半弟的生存空间。
因为农人、佣工、商人子弟的读书比例虽然很低,可绝对数量却不少,江东四郡有大小士族近千,士族子弟足有两千余人,相对楚国可以提供的官位,这已经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了,若再加上为数众多的寒门子弟,竞争就不是一般的惨烈了。
不过,士族的数量虽然颇为不少,却缺一个足以领导大家的大士族。
所谓蛇无头不行,没有一个挑头的领导者,要想对抗王权是绝无可能的,各大世家的名望倒是足够,不过他们根本不愿意挑头联络广大士族去对抗王权,最终士族的反对没能形成统一的声音,自然也不足以阻止新法的推行。
在朝野的争议声中,楚国的第一次国考拉开了帷幄。
对于国考,世家子弟根本不屑参与,士族子弟虽然不情愿却还是报了名,而广大寒门子弟却是踊跃报名,自各郡各县各乡各亭张贴出榜文之后,便纷纷有读过书、识得字的寒门子弟赶赴吴中参与大楚国的第一次国考。
与此同时,楚国令尹项他下发文告,征发会稽治下各县的宗族壮丁约十万人服瑶役,前往具区泽沿岸、乌江两岸开垦荒地,不过此时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对国考的jī烈讨议之中,因而这事根本就没有引起朝野的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