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钵制土机的原理和蜂窝煤机差不多,赵铁匠有了经验,很快就做出来了。
程弯弯写了一张棉花种植细节,交到赵大山手上,种棉花的事,她全部交给这个儿子来办……当然,主要原因是,她自己没种过,其实也不是很懂,一些关于土壤湿度和肥力的描述,她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怕肥力太多把脆弱的棉种给烧死了。
另外,还需要种植辣椒,这东西比茱萸更入味,也能做更多美味佳肴。
忙碌农事的同时,还有一件大事。
二月如约而至,今年的县试就定在二月初二,在今年之前,大河村众人并不知道县试是什么,但因为如今大部分孩子们都在学堂念书,耳濡目染之下,村民们也开始重视这个日子。
只不过,全村只有三个人能参与这次考试。
一个是赵四蛋,一个赵铁柱,还有虞夫子的儿子,虞瞻。
二月初一晚上,虞夫子召集三个孩子叮嘱细节:“这次县试定为四场,每场考试一天,隔三天举办下一场,上一场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希望你们能取得好成绩,但没有好成绩也没关系,你们都还小,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而且就算不读书,也能做许多别的事……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赵四蛋暗暗地捏紧了拳头,若是没有那个贺大人作恶,或许,他失败后能轻言放弃。
但这次的事,让他意识到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在那些大人物面前,只能任其宰割。
他想走的更远,他想站的更高,他希望他们家每一个人,不再低头,不再为砧板上的鱼肉。
虞瞻也暗暗地抿紧了唇。
他这次一定要成功……因为,一旦失败,他爹就有理由让他别再念书了。
他知道爹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什么,他读书,是为了走到京城,走到朝堂之上,在天下人面前为爹洗清冤屈。
只有赵铁柱认认真真记下了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这次他失败了,那么,他能做什么?
三个孩子这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就准备出发去城里参考了。
赵二狗负责赶车,三个孩子带着文房四宝以及中午那顿餐食,还有水壶,坐上马车,前往平安县赶考。
程弯弯也跟着一道去,一来,她有些不放心,二来吧,她一个从小考到大的人,对古代的考场实在是有些好奇。
天还没亮,平安县就热闹起来,行人们都朝一个方向而去。
县衙边上,用木栅圈起来一块地方,是临时设置的考场,大小均座北朝南,正门口有一条正道,上书“龙门”,考生进去后,搜身检查,然后在这里等候点名。
程弯弯站在外面,和每一个父母一样,踮起脚往里头看。
这些参加考试的人,最小才六七岁,大一些的有二三十岁,进去的考生不论年纪大小,都很安静,规规矩矩站着排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