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7世纪的世界来说,满载排水量在一万多吨左右的海蓝号,绝对算的上巨舰般存在,即使在19世纪末最大的军舰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排水量也才18110吨标准到21850吨满载。
所以说还蓝海这种夸时代的舰船在17世纪的海洋几乎是没有对手的存在,就算遇到对方一个舰队的编制,只要海蓝号弹药仓的炮弹充足,几乎就可以把对方整只舰队歼灭。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得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在海蓝号所有设备完好正常工作下运行才能达到这个预估的战略条件。
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对海蓝号的维护和保养也成为了一众人关心的所在,但是不管怎么维护和保养,船上一些现代工艺技术制造出的设备坏了就是坏了,不是现有的科技水平就能修复的,所以对于海蓝号关注点已经不在是维护保养上,而是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改装问题上。
当初要不是黄老找到了油楠树,并且将之过滤出来加入到海蓝号,代替已经枯竭的柴油,早就已经搁浅在岸边成为一艘观光游轮了,而不是现在已经威震东南亚海域的澳洲大军舰。
可是随着海蓝号两次的外出贸易,那片原本就不大的油楠树林已经收集不出油楠油来供应海蓝号行驶,在现有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对海蓝号进行改装。
对海蓝号的改装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动力区和武器区,其中前者的难度最大,后者只要将相关的火炮研发出来固定到甲板,调试出最佳数据基本上就成,而前者几乎要将现有海蓝号上的动力系统换装。
这对于极度缺乏造船工人的澳洲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整个曼城基地只要对船舶有关了解的穿越众都参与到了海蓝号改装这项重大工程中,其中游南哲和林有德的意见还是将海蓝号改装成蒸汽动力。
毕竟蒸汽机已经制造出来,按照现有成熟制造蒸汽机模式摸索,制造出更大马力的蒸汽机不是难事,而王铁锤的意见则是比较保守,希望海蓝号继续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不过这也只是他的个人的意见,并没有直接要求工业部的人一定完成,他也知道现有的科技能力想要制造出内燃机的难度。
即使是内燃机制造出了,燃油问题也是一个难度,就目前为止大伙还没有找到一处油田,距离所知最近的油田都距离在几十公里之外,别说开采难度之大就是成本也不划算。
如果是用煤的话就很不一样了,煤田已经找到,并且即将进入到开采阶段,到时整个曼城基地做饭还是炼钢的能源供应上将逐渐由木材,改变成由煤炭,这可谓是一大进步。
曼城基地的造船厂码头,海蓝号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已经停靠在那整整两周没有动荡,这两周里进入到海蓝号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军工组,有海军部门的还有工业部的,大家上去的原因无非都是对海蓝号改造提供思路。
现有的海蓝号主体舱有三成,最底层为货仓,二三层为客舱,虽然在第一次改造时装上子母炮,但其他舱域是基本没有变化的,所以现在除了看到海蓝号上前后左右固定的子母炮外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