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昭节醒来时看到半开的窗中透进霞光来,‘色’泽如血,心想多半是傍晚,叫进阿杏等人,伺候着她梳洗过了,阿杏一句:“娘子,婢子方才取早饭时,遇见对屋的古娘子,邀娘子一道用,娘子是……”
她话还没说完,就见卓昭节瞪大眼睛,道:“早饭?”
阿杏等人对望一眼,齐声道:“如今已是‘春’宴次日。”
“……”卓昭节沉默了一下,道,“那就去她那边吧。”
出了‘门’,才发现她昨晚住的是一间仿照乡间而建的黄泥茅屋,外头还似模似样的种了两畦菜,打着一口井,围了一圈竹篱,篱笆上爬满了茑萝,还没到‘花’开的时候,只结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花’苞,四周桑梓成林,乡野趣致十足。
茅屋对面也是一间茅屋,样式略有不同,昨儿见过的古盼儿的一个使‘女’站在篱笆后,看到卓昭节出来,忙进去禀告了,卓昭节还没出自己屋子的篱笆‘门’,那边古盼儿就亲自迎了出来,招呼道:“你这一场好睡!我昨儿看了你几回都没醒,今儿头可疼?”
“不疼。”卓昭节尴尬道,“平常我酒量还可以,也不知道怎的居然会在殿下跟前喝醉,殿下她……没生气罢?”
古盼儿挽着她手臂进屋,道:“殿下不是这样小气的人,你不要担心了,我倒更担心你喝多了不好。”
进了屋,分主宾坐下,卓昭节看了看四周道:“这屋子倒是古朴。”
“这里是两年前才起的,据说是殿下和驸马论诗,说到前朝大家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兴致上来,叫人赶工在这里辟出地方,建了这么几座茅屋。”古盼儿解释道,“偶尔来住住倒也新鲜。”
卓昭节点头:“我还是头一次见着这种屋子,从前读《佳人》中‘‘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问过外祖父,外祖父大致描述过,还画了一幅画,不过到底亲眼看见了更明白。”
古盼儿抿嘴一笑:“素闻江南富裕,果然如此。”
虽然大凉如今正值盛世,但也不是没有家贫如洗的人家,不说那些个孤儿寡‘妇’,便是壮年男子,也有惫懒不肖之徒,不肯劳作,‘混’吃等死的那些人,能有茅屋存身就不错了——这种人在长安帝都都有,更别说其他地方,而在秣陵长大的卓昭节居然从没见过实际的茅屋,可见秣陵民富。
卓昭节道:“也不全是这样,我在外祖父家时,出‘门’走的都是极热闹的街道。”
古盼儿想了想游家代养外孙‘女’是担着责任的,的确不可能让卓昭节三不.五时的出‘门’,不禁一笑。
说话间‘侍’婢已经端上早饭,义康公主宴客多年,虽然客人不少,但招待却十分的周全,甚至考虑到了卓昭节在江南长大,特别安排了江南的小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