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说明了刘浩在神话世界停留时间没了多少,他再次扫视了一眼刘邦集团的进步,也发现到了放手之时。
西南、两广,乃至于海南岛和交趾地区,如今已经被刘邦集团完全占领,诸多在刘浩看来还十分低等的工业基础开始建立,可这些工业在这方世界却宛如神迹一般,直接将刘邦集团的生产力提升了百倍不止。
倘若这样的刘邦还能败给项羽,也说明了刘邦绝非天命也,也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状况来。
刘浩看重的汉家衣冠如今也已推行良多,且不说其他地区,最初被刘邦纳入的巴蜀、云贵三地,几乎九成往上的百姓已经和汉家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百越遗民,在这秦末时期,本就缺乏体系的文明,趋同性也同样十分显著,同化起来更显得事半功倍也,这般效果也同样没有在刘浩的预料之外。
这其中,也需要感谢蜂拥而至的百家,再加上张良有意思的推广统一普通话,引入了现代简体字和教育模式,效果更是没得说,无数学堂引导之下,反倒显得一切都水到渠成。
“过不多久,吾等也要离去,趁此时机,你也再去尽一份力量吧!”
到了那时的刘邦,或许已经将所有的预期朝着如何一统神话世界,如何为将来诸天万界之争布局之时。
刘浩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野心。
他为何看到秦时明月世界的嬴政立马就选择了支持?
为何在大明风华世界看到朱棣就欢喜?
为何一直在培养刘邦?
还不是出于对这些真正帝王的欣赏?还不是在骨子里认可他们的野心?
倘若刘浩在其他世界看到汉武帝刘彻,也绝对不会任何犹豫,也必然乐意给予最大的支持,道理是一样的。
他骨子里认为也唯有这样的帝王才能真正的将一方世界一统,也只有他们才能带领一方世界的力量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和诸天万界争夺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
也唯有他们才能在面对深渊之时,贡献出刘浩期待的那一份力量!
换做是大宋那群士大夫支持下的皇帝,刘浩只会撇嘴,也只会摇摇头,去思考从根本上改变那份‘妇人之态’,促使他们真正的挺起自己的脊梁,但绝不会将最大的重任交给赵匡胤的后代们。
这是刘浩的选择,何尝不是双方的选择,给他们机会,何尝不是给自己机会?给诸天万界机会?
他可是知道,哪怕他将来证道了混元,面对深渊之时,也不敢说就可以抵挡得了,也不是他一个人就可以包打一切的,也必须有着更多的同伴才行。
既然明白,就没有不培养的道理。
再者说了,在这个培养的过程当中,何尝不是刘浩对人道诸多法则参悟之时?
何尝不是在推高自己气运上限的一种做法?
洪荒圣人们将自己门徒派遣进入自家地球,经由自家地球前往那些所知的诸天万界,何尝不是看重了其中推动反馈的气运?
他这般做法,说白了和洪荒圣人的算计也没有什么区别。
他可是和其他准圣大能们有着不小的差别的。
人家是只要证道一次混元即可,他可是需要好些次,三大化身,还有本尊,足足四次,反馈到气运之上,也必然是恐怖的,能够多积累一些也必须如此才行。
否则何至于他不在深渊前线去斩杀那些深渊来客?
那可是每一刀都有着收益的,气运的积累看起来也要快上许多,他不知道计算吗?
无非是看重这些世界一次性投入之后,未来源源不断的供给而已。
他已经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行走的诸天之中有了诸多联系。
那是一种隐约可以猜测到的联系,不可见,也无可见。
或许这种感觉在证道混元之后会更加强烈一些,但也不是说此时就没有收益的。
特别是对他这个主修人道法则的执念化身就更是如此。
人道人道,能影响到的生灵越多,也才能真正称之为人道。
他算是运气好的了,诸天万界无数生灵只要插手,多少都能够影响到,既然知晓了这些,也没道理去和其他大能争夺斩杀深渊来客的选择。
实际上,刘浩岂能没有发现自己身上人道法则的提升?
也是因此,他才会这么一步步的走下去,去行走这些看起来似乎等级根本没有多少贡献度的诸天,而且往往一出手就乐意彻底改变一方世界。
这是即在量级的积累,也是在质的改观,更是在圣人门徒还没有将这些注意力投向人间之前有所为也。
因为他预感到此时不去做,未来势必要和圣人们发生冲突。
也是因此,他往往不会吃独食,会在每一个世界都留下属于洪荒三清圣人的传承,多与少而已。
此外,他感觉其他化身似乎有一个到了极限,必须证道了,他猜测这个化身多半是白虎刘浩使然,虽无法出手帮助,但也绝不要拖了人家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