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根本就没有想到,能通过从上空划过的卫星,得到引力护盾激发效果的详细数据。
他们已经在一万到两万高空放置了十几个靶球,附近的空域已经被列为航空管制区域,漂浮的靶球也不会对民航客机造成影响。
这种实验方式很难得到准确数据。
一则是因为靶球会受到风力影响飘忽不定,空气阻力对于后续计算的影响很大,那么计算结果就会不准确,只能通过十几个靶球数据,得到一个更接近的结果。
第二就是引力护盾释放范围的影响了。
引力护盾释放的范围太大了,包括中心范围和影响范围,形成的是一个半径四公里左右的半球体。
另外,引力护盾释放的距离控制并不精准,也许存在一点点差异,释放范围就会偏差几公里。
研究组担心引力护盾会影响到地面,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造成巨大的事故,那么就只能让光压发动机飞的更高,并让引力护盾逐渐从上到下接近靶球。
这样进行实验,最开始接触把球的是引力护盾的边缘地带,就可能会让把球脱离引力护盾范围。
那么光压发动机只能进行追踪式的实验,情况就会变得有些尴尬了。
研究组当然也想过去测试引力护盾对于卫星的影响,问题是,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高度的温度,直接就可以归在特殊间谍卫星的行列中,他们并没有可用于测试的适合目标。
如果真的那样去做,还要和军方部门进行沟通。
至于专门发射测试用的低空卫星,同样也需要和军方部门进行沟通,等于让军方部门直接介入到测试中,还会让其他国家机构注意到,甚至是专门进行监测,就可能会暴露出引力护盾技术,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总之,上空经过的卫星是个惊喜。
一阶雷达做出了的精准测定,并且进行了一分钟左右的追踪,一切的数据都摆在眼前,连后续的轨迹都能计算的很清晰,他们得到了精确的数据,甚至能计算出卫星坠落的大概大致范围。
但仅仅卫星的数据还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引力护盾覆盖范围,强度从中心点向外是逐渐降低的,卫星并没有经过中心区,就只是在外围近乎呈现一条直线划过。
雷达测定的数据很精确,但也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的数据,比如,平均的引力强度为1.941倍地球引力,释放距离在81公里左右。
“从卫星得到的数据上来看,引力场覆盖范围是8.3公里直径的半球体。”
“再根据外围强度的平均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引力场中心区域的强度在2.31倍地球引力左右。”
王浩进行了一个小总结,“按照所计算出的引力场强度、释放距离、覆盖范围来说,若是以光压发动机飞行路径为中心线,释放出两个呈现120度夹角的引力场,就足以保证挣钱方的安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