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芯片的工艺越来越小,开始进入微观领域后,受微观领域的规则束缚,随着工艺越来越接近到原子级别时,就会开始出现‘遂穿’效应。
简单的说就是本来晶体管判定需要对电子的拦截,因为隧穿效应而失效了,没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会直接导致逻辑电路出错,对于计算出错。
所以当芯片工艺达到某种极限的时候,就开始需要通过多层结构等各种手段来完成这种规避,传统芯片的工艺不能无限缩小,哪怕光刻机再强都没用。
这种情况下超算就又开始走以前的最早计算机的老路了,靠着不断增加体积,增加芯片数目来完成更大规模的逻辑电路形成,不断增加算力。
而量子计算机,却是利用另外一种物理规则来完成0和1的表达。
并且还利用了量子本身的叠加态,形成了另外一种算法。
那就是由传统0和1组成的经典比特,转化成0和1叠加的量子比特,运用的乃是粒子本身被观察后‘塌缩’的基础规则。
因算法也出现了改变,这就导致了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因为处于量子叠加状态,所以在类似于‘求最优解’的时候,会导致量子计算机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位都能让算力成指数级增长,相当于2的n次方。
目前估算的可观测宇宙原子数,也就是2的三百次方量级!
不过因为观察后会塌缩出现一个结果,所以目前量子计算机的局限性暂时只方便用来求最优解与同步表达。
比如制药业,靠着对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找到最优的分子药物排序。
又比如材料学,碰运气的方式下加入量子计算更容易得出最优比例。
再比如……
dna最优序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而且如今量子计算机本身,除了算法方面的限制外,最主要的还是在物理运用的工艺上。
目前主流的量子计算机基础结构之一,使用的物理规则就是靠电路中有无电子震荡激发的两种状态,当做量子比特的0和1。
而电子震荡激发这种量子领域的信息观察,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导致观察结果出错的。
为了排除干扰,尽可能的提升精度,要用到超导电路,也就是说如今打造的量子计算机大多是有着不小的体积,看着好像冰柜一样打造出超导电路,来确保尽可能的增加精度以及量子比特数,并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的干扰!
而类似光量子计算机之类的名称,也都是对量子比特表达方式的区别,从电子的变化变成了光子的变化。
比如平行世界未来国内的量子计算机‘九章’用的就是光量子来进行物理表达,对比电子表达各有利弊,除了探查阶段需要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外,其他过程需求会更低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