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4年,中华制造在徳汶的几大制造中心城市全部建设完成,科技发展再一次进入到狂飙阶段。
当年底,遍布全岛的雷达警戒体系全面建成。
这一警戒体系由总计上万台无人值守型米波、微波、毫米波、激光等遥控雷达车组成,采用模块化制造,在维修的时候,只需要更换损坏模块即可,相当方便。
雷达车平时隐藏在山头、高地的隐蔽洞窟之内,处于待机状态。
一旦需要,指挥部便可通过光纤,打开大门,遥控雷达车驶出隐蔽洞窟,在预设阵地展开。
雷达数据通过光纤与骨干通讯网相连,将数据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处理。
利用光纤的高速特性,通过对遍布全岛类型完备、数量众多的雷达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对极其细微的雷达信号作出精确探测。
纵然是号称无法发现的隐形飞机,在这张严密的雷达网面前,也无所遁形。
分批开机,大大增强了雷达的生存几率。
而庞大的雷达数量,易于维修更换的模块化设计,更是让敌人几乎无法将其彻底摧毁。
警戒体系的建成,大大地提升了徳汶对海空的掌控力度。
当世界各国还在对徳汶发展反应迟钝之时,中华制造受徳汶军方委托,代为研发四代隐形战机,以保卫领空。
中华制造与国内接洽,用从秘密渠道获取的F119发动机完整设计图纸及工程制造图纸,连同全套的制造设备图纸,向国内换取到了进展缓慢的WS15发动机的全套资料。
根据这些不完整的资料,中华制造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代号为“推动力”的大功率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
该发动机,其实就是历史上最终研发成熟的国产WS15,其加力推力达到了18吨,远大于这时才14吨的117S和F119。
并且成熟版的WS15,还具备了三元矢量技术,在兼顾了隐身性能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战机的机动性。
国内用中华制造提供的样机进行测试后,对其优越的性能为之震惊,毫不犹豫答应了徳汶方面提出,用全部歼20前期研发资料,换取WS15全套技术的要求。
拿到歼20前期研发资料以后,中华制造研究人员以其为蓝图,仅过了一年半,就再次刷新了国内方面的认知,制造出了代号为“守卫者”的四代隐身战机。
该战机基本采用了国内的外观设计,只是因为有动力更出色的WS15,取消了原设计中的鸭翼。
在保证飞机升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战机的隐身特性。
这一设计,后来也被国内所采用,原本历史上争议颇大的鸭翼款歼20,在这个时空再无踪影。
2006年中,守卫者原型机秘密海运至国内,送到阎良试飞基地进行试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