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名称是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所谓日晷,就是指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然而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日晷仪按不同样式又可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极地晷、垂直式日晷、投影日晷、折叠式日晷、等高式日晷等等。
眼前这个日晷仪,有一个底盘托住,刻盘倾斜在半空中,一条指针垂直贯穿刻盘,这是一个赤道式日晷仪。
赤道式日晷亦称斜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
除了实用性,还会作为建筑装饰。
日晷仪一般会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式日晷。
然而眼前这个日晷仪,却是整块都用青玉做成的,它的晷盘直径只有十多厘米,比巴掌大一些,上面刻度清晰可见,精美无比。
赵天明有些奇怪,这日晷仪做成这样,难道是古人把它做成了装饰物?
日晷仪要在太阳下在能发挥作用,选用的材质要能抗住烈日暴晒才行,眼前这个青玉做的日晷仪,显然并不合适。
可如果作为古代文人的观赏植物,这样的块头也有点太大了吧?
而且表面上好像都没留下什么印记,哪怕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日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警醒诗句都没有。
“这日晷仪挺漂亮的啊!好像一整块都是用青玉雕成的?”
赵天明慢慢擦干净表面,显露出庐山真面目,其他人眼中顿时泛起惊讶之色。
桌子上的日晷仪,整块打磨的非常的精致,上面的刻度精细入微,他们这些或多或少有些近视眼的人,竟然有点看不清上面的刻度。
而且,整个日晷仪晶莹剔透、绿意凝聚、细腻温润,玉色非常的好,哪怕和珠宝行那些极品玉器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么一整块青玉做成的日晷仪,单是材料就价值不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