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胡宗宪自认胜券在握,但这样的胜利朝廷未必喜欢,他自己心里也有些过不去。
杀倭寇时十几万,几十万的杀,那是倭寇,可这几十万,就算全都有罪,也是大明的子民。
一口气全杀了,胡宗宪估计自己名留青史的愿望搞不好会受很大的影响,没准获得个“人屠”的名声。
俞大猷把自己代管的一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戚继光,也是松了口气。
“你这戚家军战斗力虽强,却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还是还给你吧,我还是带我的兵更顺手。”
戚继光笑道:“老俞你可别坑我啊,什么戚家军,都是朝廷的兵,都是万岁的兵!”
俞大猷一愣,随即连连点头,心说戚继光说得不错,虽然民间都叫“俞家军”、“戚家军”的,可自己不能这么说。
不但不能这么说,就是民间的这些话也得赶紧想办法打住,别再传到万岁的耳朵里去。
之前历史上那些以统帅之名命名的军队,虽然都盛极一时,功勋卓着,但最后的结局都惨淡无比。
北宋的杨家将,尚不能称杨家军,三代之后泯然无闻,风流云散,只留下真假参半的故事和传说。
北宋的种家军,真实战力和功勋超过了杨家,堪称威震天下。其中第二代中的种谔,就是水浒传中多次提到过的“老种经略相公”。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杨志都以曾在种谔账下当过兵为荣,王进和史进,都是投奔种谔未果,可见种家军当时之声威。
可当王朝没落,种家军传到靖康之耻时,努力抗金杀敌,却被投降派的皇帝釜底抽薪,也是个窝囊之极的结局。
北宋的折家军,和西夏打了几辈子的仗,让西夏百年不入黄河,最后死伤殆尽,还被西夏人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而这一切都不如南宋时的**,岳家军。岳飞的故事实在太出名了,而且真实性很高,我就不科普了。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戚继光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其心思自不难猜。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的结局也是十分悲惨的,至少很多资料里是这么记载的。
一半人在蓟州因为向朝廷讨薪,被手无寸铁地骗到校场,忽然围剿,屠杀殆尽。
另一半人在浑河血战努尔哈赤的八旗精兵,孤立无援,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曾经百战百胜的戚家军,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浪花一样转瞬而逝。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戚继光没有亲眼看到戚家军的覆灭,而那时他的子孙们也不在戚家军中了。
俞大猷和戚继光想到此处,不免都有些悚然,只有张无心没心没肺的,眼睛只顾着看俞大猷。
“俞兄,好久不见,你的功夫可又长进了吗?我最近又有心得,感觉自己现在强得可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