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整个基本盘都得崩盘!
就算能侥幸活着回沂源,怕是也得带着满队的棺材、草席啊!
但思前想后,李春来还是不觉得、他前面跟刘綎争取来的这个机会有错误!
如果再来一遍,他一样还是会这么选!
原因主要有几条!
其一,这能帮助李春来麾下的弟兄们真正适应战场节奏,累积一下对阵鞑子的经验,也建立一些真正的自信心。
其二,刘綎部中,着实有些复杂了……
这也是明军此时的通病!
上面的大佬们,是既希望军中不要有山头,却又希望军队保持战斗力,可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呢?
两口子都要磨合好一阵、才能勉强过日子,况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兵之间?
如果李春来再跟着刘綎部主力混下去,恐怕该学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学到,心态却要先被搞的爆炸了!
其三,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李春来留下来搞牛尾巴寨,是真正能选择、并能去解决问题的方式!
否则,铁憨憨般跟着主力走,这被桎梏那又被桎梏,除了送人头,为鞑子增加战功,还能做什么呢?
“艹他娘的,老子也不管了!哪怕这次连出身也混不出来,老子也不在乎了!只要能保全麾下的核心体系,老子就当来这辽东学经验了!”
“老子李三儿还就不信了,这世上,书能有白读的,饭能有白吃的!”
……
李春来一觉睡到了傍晚,这才是起身来。
此时,刘綎部主力已经开拔的差不多了,但还是留下了不少‘尾巴’。
这倒不是刘綎怠慢。
而是山中形势确实是复杂。
再加之各部都非是刘綎的嫡系,其中许多东西,都需要协调,自然要多花费不少时间。
事实上,刘綎他们这一代人,才是大明真正的将门代表,基本上是‘没有嫡系的。’
换言之。
他们这代人基本上都是转战南北,打过西南的少数民族,干过西北的北虏、叛军,同样也抗倭援朝、干过入侵高丽的倭国人,一生都在征战之中。
远不像是辽东土霸王李成梁那样,麾下八千家丁,干儿子干孙子上千号的。
这一来,他们的确是天子和朝廷眼里的忠臣良将,可他们究竟不是圣人,真到打仗,要卖命、关乎到无数人切身利益的时候——
谁,谁又会彪呼呼、死心塌地的真正听从号令呢?
鬼知道你是不是看不上老子、要把老子当炮灰、借刀杀人呢?
也无怪乎后来的中堂大人感慨:“不用人为亲,难道要用人为疏?”
手底下没有一帮如臂使指的老弟兄,摇旗呐喊着助威,你能干成点什么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