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的同时,也是第一时间建立了太医院。
古往今来,哪个帝王不想长命百岁?
宫廷太医的好坏,也决定了皇室子弟能否活得长久。
明代的太医是世袭制度,也就是说爷爷是太医,爸爸是太医,你是太医,你儿子会是太医,将来你孙子也会是太医。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如今能成为大明太医之人,那医术水平是全国最好的。如此珍贵而高深的医术,自然会视同传家宝一般,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下去,可不会轻易外传。
所以站在老朱的角度,如此规定并没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实际上高深的医学往往需要积累,这一点看似简单,但这个时代的人却不容易理解。毕竟哪怕三百年后,十七世纪的英王查理二世在生病时,用的竟然还是放血疗法,如此愚昧。
相比较之下,早了三百余年的朱元璋,反而显得睿智了许多。
朱标在带着一群侍从前往太医院时,却没有喊上方进,而是让他和自己的四弟朱棣多多熟悉。
如今的太医院院使为孙守义,本是前元时期知名的御医,被朱元璋礼遇后,成为大明的太医院院使。
毕竟好的太医,自然深受任何帝王重视。
这孙守义官职从五品,而且不属于六部管辖,由皇帝直接统领。
朱标觉得自己想活得更久,甚至长命百岁,那必须在太医院方面动脑筋。
所以他悄悄安排的第二位穿越者,便是这位太医院院使之子孙子文。
反正根据老朱的安排,太医院的二代们迟早要子承父业。
孙子文的原身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因为车祸意外身亡,于是便被朱标选中成为给自己打工的对象。
他自从被册封为皇太子后,一年时间里共给自己安排了两个穿越者,一个是贴身护卫方进,一個是太医院院使之子孙思文。
双管齐下,那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便能够保障。
一定要活得够久,不止他要当皇帝,子子孙孙也要当皇帝,绝不能像原来的时间线,几乎断绝了子嗣。
至少目前应该这样。
要不然一旦爆发出了火花,那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太子殿下,你怎么亲自来了!你身体若有不适,直接派人传信,臣立马派御医前往。”
储君亲临,身为太医院院使的孙守义自然要亲自出来迎接,有些慌忙地说道。
朱标在受了一礼后,也没摆架子,直接从轿子上走下,笑道:“孙太医言重了,孤来太医院只是找子文有些事。”
他嘴里的孙兄,便是孙守义的长子孙子文。
这小子不过弱冠年龄,但一身医术已经出神入化,连他父亲院使孙守义惊叹不已,为自己儿子在医学上的天赋,自豪不已。
孙守义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长子用不了几年,这一身的医术将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自己。
短短时间内,孙子文的小神医之名便传遍了大明宫廷。
当时老朱得知此事时,开怀大笑,对着马皇后和朱标,还极为得意地说道:“咱当初制定太医院子承父业的规定时,你们还反对。现在你们看到了吧,这真正厉害的医术,那些太医啊,只会传授给自家人。”
这就好比他的皇位,也只能传给自己的嫡长子,亲王之位只能给自己的其他儿子。
至于异姓之人,活着就别想封王。
在朱元璋看来,孙子文这个小神医能如此厉害,多半还是他父亲太医院院使孙守义倾囊相授的原因。
当然这真正原因,其实只有朱标一人知道。
太医院院使孙守义在听闻朱标称自家儿子为“孙兄”时,心中也是狂喜。
眼前的太子,在朝野内外,文武百官之中都颇具好评,有仁义之名,又和自家儿子关系密切,将来朱标一旦荣登大位,那么自己的家族也必将飞黄腾达,哪怕封爵也是大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