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置靠后,自然也就靠近马桶。
不过,万幸是他的位置在门口左边,而马桶在右边,只要他全神贯注,那影响不到他。
等所有考生落座,天终于亮了。
闲杂人等退去,江知县亲自锁上了考棚的大门,然后便是公布题目。
此时的卷子不跟现代卷子一般把题目直接印到纸张上,此时的卷子是带有红色横线的白纸,上面只有考号,无其他字。
考生拿到卷子后,先在红色横线上方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这一部分等考试过后是要密封起来的,免得批卷人看名字判成绩。
很快,有衙役举着一个木板走过来,木板上写着今日的题目。
今日是县试的第一场,被称为正场,因此考的挺多,墨义、帖经、诗词歌赋、策论这四项全都考。
但正因为考的多,所以题目比较浅显。
首先考的是墨义,此时衙役的木板子上写着的是墨义题。
黎荞快速抄写下来,然后开始答题。
一共十道题,全都是围绕着四书所出,连五经都没有涉及,黎荞很满意。
他最开始读的便是四书,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他提起笔,开始在草纸上答题。
在草纸上写完之后,添添减减,涂抹一番,一直到觉得答案没有问题了,他这才往卷子上誊抄。
抄完了,他又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了,然后抬眼打量考场内的情形。
主考官江知县坐在上首,不能在大厅里走动。
白教谕沈学正以及几位训导在大厅外,也不能进大厅。
这是防止这些人给考生们提示或者是干点其他的。
黎荞只看了一眼,便又垂下了眸子,就他这一眼的目光所及,好几个考生已经放下了毛笔,看来他的速度不算快。
很快,衙役又举着木板过来了。
这一次是帖经的题目。
帖经,简单来说就是填空。
这个比墨义简单,一共有三十道题,内容围绕着四书五经,全都是原文,只要下苦功夫背诵,那一定能写出来。
这一关是最简单的,所有考生都答的很快,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用费脑子。
所以很快衙役又举着木板过来了。
第三关考的是诗词歌赋。
题目给出《诗经》里的关于春的诗,让围绕着这几句诗写一首关于春的诗。
写诗,对黎荞来说,这是比书法还弱的一项,他没了前两关的从容,一脸苦大仇深的盯着题目,大脑飞速转动。
论才气,他肯定比不过别的考生。
就比如说孟月和徐瑛。
别看孟月是个大大咧咧的壮汉,但作诗挺有灵气,和他粗犷的外表一点都不搭。
徐瑛也是,看着是个秀气的书生,但竟是豪放派的,写起诗信手拈来,内容很大气。
这两个人,哪一个都吊打他,他作诗为了追求押韵,完全就是生拼硬凑,毫无灵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