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传送实验的数据审核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几个团队都分别在会厅做了报告,中途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整体上却没有什么问题。
很快。
随着所有的结果都出来,数据汇总后也有了最终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几条,一个是物质传送的整体比例,确定为百分之六十三点七九二, 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比原来的数据要精准太多了。
另一个是物质传输实验中,发生的粒子破坏度,粒子破坏度反应的是实验过程中,组成物质的分子被破坏的比例,数据为万分之零点三。
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了。
但并不是所有被破坏的分子,全都参与了核聚变反应,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子被破坏到了微小粒子程度, 大部分都只是被分解成了原子,到了原子的级别被破坏量就非常微小了。
实验中传输的物质主体只有水,一半儿以上的水被传送过去,发生了很复杂的反应,有的是被直接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传输瞬间就合成了水分子,有的则是变成了氢气和氧气,还有的被分解成了微小粒子,从而参与了核聚变反应。
虽然核聚变爆炸非常的微弱,但还是一楼了很多产物,实验之后甚至发现了放射性的氢原子。
“最终结果证明,证明物质传送对于分子、原子的破坏,和实验传输能量没有关系,是实验的方式激活了水分子发生分裂,发生分裂的分子就参与到了后续的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被传输后的粒子, 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从而损失了极为微小的质量。”
“但其中的关键是发生了核聚变反应,我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引导核聚变反应方式。”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利用特别方式提取到的粒子为原料,并点燃激活核聚变反应。”
“现在的引导更高一筹。”
“或许,我们可以以此发现研究出新型的核能源——”
对于国外的团队机构来说,实验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非常的有意义,最后的核聚变爆炸同样很有意义。
本-布拉德-切尔米基认为可以研究最后的爆炸,并且尽量的去放大爆炸,就可能会发现新能源的制造方式。
这个提议并不被接受。
现在已经有了技术非常高端的传输太阳能,可以说是最为清洁的能源,同时也有可控核聚变,所以实验最开始发现核聚变爆炸,也根本就没有往能源的方向去考虑。
显然,国外机构考虑的角度和国内不同。
国外很多机构也一直在研究可控和局面,但因为反能量屏障持续时间受到限制,他们也没有压缩材料技术,就根本无法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
如果没有国内技术的相关支持,哪怕再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时间,他们也不可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更不用说把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来使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