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堂部之一的礼部,其下设有宣传署,该署侍郎为洪保保。
此人除了是刘曜的脑残粉之外,还是一个为了向上爬而不费余力的人。
自十几年前他得到刘曜赏识,成为百姓集团宣传队长之后,狠狠地恶补了许多历史知识,更下功夫专研了东汉王朝开创者刘秀的发迹史。
再加上他本就善于揣摩上级的心思,脑子灵活,便在刘曜称王后,为帮助刘曜赢取民心出一份力,怂恿他的心腹之人散播与“圣君”相关的谶语。
为了让谶语更加贴合经学大家的风格,洪保保特地从古圣先贤的经典之中咬文嚼字,汲取典故。
“圣君伏羲立国,享国千二百六十年”的说法,便是他亲自从过去数位经学大家的考据文集里整理出来的。
为了表现宣传署的存在感,洪保保可谓是煞费苦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圣君谶语的逐渐流传,令楚王国境内各地百姓对刘曜建立的楚王朝廷的顺从性,越发深刻,甚至有些地方到了盲从的地步。
刘传喜不仅汇报了谶语方面的情报,还把明日刘曜即将召见的十一名少年勇士的履历表,全部抄录一份,交给了刘曜。
履历表里详细介绍了各少年勇士们的家庭背景,比如父、祖父、曾祖父三代,以及其母族、祖母族、曾祖母族三代的背景概况。
又比如,从出生之后,到目前为止的生活与成长经历。
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哪些,性格上的优缺点,脾气与秉性如何等等。
每个人的调查,至少都有两页纸,而且是正反面都写了字的纸。
对于刘传喜的细致,刘曜鼓励和夸赞了一番。
此外,玄武作为汉帝国北方区域的情报组织,有必要对其辖区内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向其唯一的主人刘曜做定期的汇报。
因此,刘传喜又花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把刘宠、刘虞近几个月的动作,做了简明扼要的报告。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刘宠所立的陈王国,同样与楚王国一样,并没有延用东汉王朝的那一套官制,而是几乎照搬了西汉初年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坐而论道的制度。
可以说,为了赢得三王(三年)之约,刘宠基本上学习了汉文帝、汉景帝治理天下的那一套方法。
由于天灾**,导致大量流民的产生,社会经济凋敝,刘宠与丞相骆俊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推行编户齐民之后,更下令免除田租税的一半。
同时坚决遵守停止协议,对周边竞争诸侯国楚王国、鲁王国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自签订停战协议,刘宠回到陈王王宫后,带头节俭。
他没有增添衣服,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县贡献奇珍异物。
更严厉要求贵族官僚不准奢侈无度,必须减少王国开支用度,减轻了百姓负担。
刘宠非常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他要求丞相府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今年春耕时,他不仅亲自下地耕作,还下令要求各地郡县官员也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以上乃是刘宠增加富裕百姓数量的方法。
为了增加士人数量,刘宠重视“太学教育”,在各郡首府建立了官办的地方太学,广招学员,进行士人培养。
他鼓励私人办学授课,朝廷甚至会根据其培养的学生数量与质量,进行奖赏。
在增加人口方面,刘宠下令各地寡妇必须在三月之内嫁,否则田赋加倍。
那些到了婚育年龄的男女,若是不嫁娶,官府会派人强制进行婚配。
同时为了提高新生婴儿的存活率,刘宠也大力培养医师和产婆。
可以说,刘宠大体上是按照道家的指导思想为主,法家为辅,在治理陈王国。
至于刘虞,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法家为辅。
在推行编户齐民之后,他启用地方名士担任郡县主官,以德教化百姓,劝说百姓从事生产。
此外,他还用了许多办法加强对士人的培养。
境内各乡各亭都建了学堂,并由朝廷指派讲席给乡亭里的少年人开蒙授课。
其他方面,都和陈王刘宠的策略差不多。
PS:求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