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晃十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如今是熹平四年,五月十二日。
塞外蓝天下,绿地依旧,牛羊成群,空中飘荡着牧民辽阔的歌声。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在仿佛广阔无边的草原上。
一座座城镇拔地而立,具有华夏古典建筑造型的房屋,出现在了草原上。
一堆堆坟头和一块块用汉字写着墓志铭的墓碑,组成了城镇外的公墓林区。
过去的野蛮与落后,正快速地迈向文明与先进。
汉化令推行以后,大大小小成百上千个宣传队,不断深入诸羌与南匈奴之地,日日宣讲汉化政策,阐述平民、公民之权益。
再加上各部落酋首的投靠与推动,刘曜所执行的汉化,已经初见成效。
以往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逐渐习惯了定居在城镇里,甚至深深喜欢上了热闹繁华的城镇生活。
因为城镇之中,有酒肆、茶楼、餐馆、商场等各种各样的商业机构,他们在酒肆里可以喝到从来没喝过的美酒,在茶楼里可以品尝来自汉帝国南疆的上等好茶,在商场里能够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买到物美价廉的各种生活用品。
这样的生活,恐怕没有哪个羌地或南匈奴的牧民能够拒绝。
水泥路的修建,让各个城镇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时常举办的历史故事舞台剧,更是通过古圣先贤的伟大故事,让那些牧民们感受到了身为天朝上国之民的荣耀与自豪。
那用钢筋与水泥建筑的巨型粮仓,不仅坚不可摧,更是水火不侵。
牧民们只需要将草原上的牧草收割之后,晾干存储在粮仓之中,哪怕冬天的风雪再大,天气再寒,牲畜照样有干草可吃!
他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雪冬来临之后,担心帐篷会被大风掀翻,被大雪压倒,担心牲畜会被冻死,担心牲畜没有吃的而被饿死!
过去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变成了现实!
不仅如此,为先人修坟立碑之后,他们可以随时去坟前祭拜自己的祖先,通过祭拜仪式与先人交流,祈求先人在天之灵保佑。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楚王刘曜推行汉化政策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当然,之所以汉化会进展的相对顺利,除了让牧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权益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诸羌、南北匈奴跟汉帝国也打了上百年的交道,牧民们多多少少受到过汉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诸羌等边外异族高层,皆以能说汉话为荣。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基础在,刘曜推行汉化才能相对轻松。
尽管也有牧民冥顽不灵,拒绝改变过去习俗,接受汉化。
但当身边的牧民一个个住上了新而美的房子,拿到了归属于自己使用的牧场的使用契约之后,那些不愿改变的牧民松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