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有意思,大明历史上那些有名的臣子大多有不少极品亲戚。
这些名臣大多一世英名,却毁在这些拖后腿的亲戚身上。
细细想来十分有意思。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些名臣或者入阁或者成为部院大员,再不济也是总督巡抚这样的方面大员,封疆大吏。
有这样的靠山,亲戚想不膨胀都难。
名臣对自己可以严格要求,但却不能约束这些亲戚,最终被牵连弹劾失掉权柄。
纵观大明历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现在谢慎就面临相似的情况。
唯一的区别就是谢慎现在还不是什么权臣。
仕途一番风顺,处于事业上升期却遇到这样一竿子事,实在是恼人。
遇到这种事情,要做的就是快刀斩乱麻,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谢慎当即回到书房,提笔研墨开始写一封奏疏。
这奏疏自然是检举大舅哥索贿的。
妈的,在地方收常例,火耗收惯了,竟然来到京师还改不了这个臭毛病。
京师是什么地方?那是天子脚下。
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你不犯错尚且会惹得一身骚,更不必说主动露出把柄给人抓了。
最可笑的是,这个大舅哥竟然“动用”锦衣卫,真是嫌死的不够快。
好在谢慎现的早可以尽早做出反应。若是等到这件事被人捅了出去闹得满城风雨再想大义灭亲就晚了。
当然,奏疏怎么写也很有讲究。
毕竟这个徐伦是谢慎的大舅哥,既不能写的太绝情,也不能有丝毫的包庇。分寸的拿捏十分关键。
这可比什么请开海禁的奏疏难写多了。
谢慎反复推敲措辞,好不容易写出一封来读来却不满意。
只得从头写来,这么反复折腾了三四次才终于写出一封令谢慎满意的奏疏。
大义灭亲一定要出其不意,在都察院的这帮言官还没闻到味道之前就出手,占据道德制高点。
都说儿子坑爹,这次却是大舅哥坑妹夫,谢慎直是欲哭无泪。
他心道大舅哥啊大舅哥,这可不能怪我,都是你自己作的。
......
......
翌日一早,谢慎在去都察院坐班前,就派人将奏疏送到了左顺门。
按照他的估计,内阁大学士会在坐班时优先处理左顺门递送的奏疏。而通政使司递送的奏疏则会放在稍后来处理。
这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能说左顺门离内阁诸位大学士办公的地点文渊阁实在太近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如果内阁大学士舍近求远才是有鬼了。
当然,这封奏疏呈递上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谢慎就不知道了,也许天子会震怒,直接将徐伦革职查办。
也许天子会看在徐贯的面子上,只对徐伦做罢官的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