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惨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凶杀、攻击和爆炸,而是以制造公众混乱来挑战大众秩序,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反文明、无政府的倾向呼之欲出。在好莱坞的奇观化暴力的展示下,效仿银幕上的暴力变成了某种逐渐升级的常态,那么,参与叙事的诸多元素——媒介、传播、观众、认识论,是否全都难辞其咎?
其中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是电影应该为暴力犯罪负责任吗?
“如今的大众传播中,暴力往往会被娱乐化、泛滥化和美学化,尽管至今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实,电影或电视上的暴力镜头与暴力倾向有联系。”
不止是墨菲会找专家,天主教同样也会,在美国享受盛名的精神病学家迈克尔-温尔纳博士在采访中这样表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已经准备好了犯罪,在观看这些电影时,可能会受电影影响而将犯罪情绪推向临界点,从而导致犯下暴行。”
不止是专家,之前与墨菲有过矛盾冲突的一些好莱坞内部人士,也站了出来。
哈维-韦恩斯坦就在接受采访时,很严肃的说道:电影人们应该坐下来检讨好莱坞电影中的暴力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墨菲-斯坦顿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支持了这一看法:“我们现在的电影包围在血腥和暴力中,好莱坞和一些像墨菲-斯坦顿这样的导演,应当为此买单。”
同样的,也有很多人站出来力挺墨菲,跟墨菲有过多次合作的杰西卡-阿尔芭就称《黑暗之城》这部无辜的电影只是遭遇了一次巧合悲剧的洗礼。
作为奥斯卡影后的查理兹-塞隆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及了这方面的内容:“不要指责墨菲和他的电影,罪犯总是随意抓取一个事物为自己的扭曲行为辩白。”
更有相关精神学家为墨菲辩解:“一个年轻人看了部暴力电影,感觉很酷就杀人,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犯罪动机不足。他生活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他去犯罪,只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
所以,电影应该为暴力犯罪负责任吗?电影真的应该如此被指责吗?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社会命题,暴力美学往往和创作、风格和精彩密不可分。
这个困难的问题、这个无从平衡的局面,其实就像世界上所有的悖论难有结论。
也有人站在相对比较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这些事。
比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被记者问及对这些事的看法时,就说道,“我只能说,电影是艺术呈现和反映人心的载体,许多导演更热衷借用反派和暴力抒发了对世界的看法,这并没有错,甚至是带有双重反思意义的:《黑暗之城》的魔术师以其疯狂的思辨取得了人们的共鸣,他对人群、对司法、对制度、对统治、对大环境的癫狂质疑,很大程度上表达出了整个时代的愤懑与焦虑,因而才影响深远、才引人激动、更繁衍效仿,可正因如此,克里斯-丹恩对正义的坚持、对生命的维护才显得更为可贵,这是电影传达的另一面讯息,或许,有一部分普通人渴望成为毁灭又怀疑的魔术师,但相信更多的人都希望可以成为真正的暗夜行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