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两个县在康靖四十九年闹了“水灾”,江苏官员瞒天过海,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当真要就此揭过吗?
还是说他俞禄辗转四方走到这一步,保命、保官、保自身利益已经永远放在了第一位?
俞禄在府衙后院的老槐树下乘凉,他坐在一把竹椅上,听着月夜下草丛中的虫鸣声。
应天府专门为知府建造的院子,是二进三开,俞家一家人都住不完,仆人就只有麝月、戚衽、禄蓉,妙玉自带的不算,在京的轿夫都发散了。
在金陵的出行仪仗,按朝廷规制,由衙门供应,也就是公款,所以不能算在此列,因为按乾朝可怜的官员俸禄,养那么多人是养不活的。除非像汪恒那样,清正廉明。
北面三开间的屋子,正中是堂屋,往西可通俞母的屋子,东边是天井,一丈见清。
其实俞禄研究过国学,这么说他是很能了解、很能接近古代官员的心理、行事作风的,像有些御史犯言直谏,不惜一死,这在后世看来就是傻逼,但这种事情的形成,儒家教条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自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兴盛以来,很多官员,包括内阁大学士,在官场行事都奉行“阴阳之道”,这说起来很玄乎,其实一个例子就能挑明,明朝张居正在决定海瑞的去留之时,就是先对他褒奖一番,最后贬低一下,最终,海瑞就只能在南直隶混吃等死了。
这就是“阴阳之道”。
俞禄既然进了官场这个圈子,除非逼不得已,不然就只能按照他们的规则来,至少,他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天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楚,没了他,历史的轨道照样运转。
可是眼下的事情,既然接了贾雨村的位子,既然吃着老百姓的税银,俞禄并不能完完全全地心安理得,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条底线,柳芳是非除不可的,这在他来之前就做了决定。
“老爷,马驿丞的信。”门子吴恩恭恭敬敬地小跑进来,递上书信,躬腰退在一边。
“难得他记着我。”俞禄徒手撕开火漆,抽出来扫了几眼,是宫里兵变的事情:“还有什么事吗?”
“府衙大牢关了一名倭寇,叫井上三郎,前不久柳藩台亲自进去见过他。”吴恩小心翼翼,不时用余光瞥着俞禄。
俞禄语气变得强硬:“竟然有这种事情?金陵处于内地,外有镇江营兵镇守,倭寇怎么进得来?”
“老爷息怒!”吴恩低声下气地赔罪,走过来拿蒲扇给俞禄扇风,俞禄坐下来,他半蹲在旁边:“倭寇武艺高强,穿着打扮又极为奇怪,他们能从浙江沿海杀到金陵,并不是怪事……不过,这种事情也不常见,此乃特例,几年前就被剿灭了。现在,有浙江巡抚高肃昌坐镇,便没有此等事情了。”
倭寇能从沿海杀到金陵,这种事情在前世的明朝是真正发生过的,至于大明的官员呢?呵呵……他们在忙着内斗!就是杀外敌,也要牵扯到各种利益!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把持朝政,还写信给浙直总督胡宗宪不要剿灭倭寇,因为倭寇不灭,胡宗宪就在,胡宗宪不倒,严嵩就不倒!相信稍有爱国之心的人都会对严嵩说一句:你妈卖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