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泽写完回信,让昂萨路带了回去。
昂萨路走之后,王远对朱琳泽说道。
“闽王,郑家在台南的水师已经出航,似是要前往闽南,咱们是不是也将竹堑府福建舰队调过来?”王远请示道。
金门、中左所(厦门)都是郑芝龙长期经营的海上堡垒,要啃下这两块硬骨头,彻底将郑芝龙困在泉州府城和南安城,光靠陆军是不行的,必须海陆两军互相配合。
王远的请求合情合理,朱琳泽也有此意。虽然他和郑芝龙都大规模开发台湾,但二者的重心都还是在大陆。朱琳泽同意了王远的请求。
“福建舰队可以调部分舰船来闽,但也不能全调,具体调多少,怎么调,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朱琳泽说道。
李国志长期待在竹堑,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具体调多好舰船来闽,留多少舰船防守竹堑这种细节上的问题朱琳泽还是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便不多作干预。
至于崖州蒋二蛋的南洋舰队,一来路途较远,二来规模也不大,暂时没有调动的必要。
此时的荆襄豫南地区,在清军退走,朱琳泽的主力也撤走之后。
大清、大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四川。
此时四川主要的地区则在张献忠的控制之下,张献忠在三方的包夹之下非常没有安全感。
清军遣大顺降将贺珍率军从汉中南下入蜀,有取蜀之意。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虽实力不如李自成的大顺,但也不是贺珍这等前顺降将可以拿捏的。
贺珍的几次入蜀都以失败告终,被张献忠击退。
但清军并未善罢甘休,阿济格和多铎见下荆襄豫南无望,便也打起了四川的主意,妄图在四川取得突破,打算占领四川之后再图湖广。
在贺珍战败之后,阿济格和多铎遣吴三桂、尚可喜并部分满蒙八旗兵挟明顺降军浩浩荡荡,南下如蜀,声势颇为浩大。
吴三桂本来还打着窃据秦地养兵的算盘,并不想出兵入川,但在阿济格和多铎回到西安之后,吴三桂还是乖乖地出兵充当大清的马前卒。
清军精锐的战斗力远强于贺珍的降兵,张献忠遣孙可望率军在保宁府抵御南下的清军。
孙可望力战不敌,庆幸的是在艾能奇、刘文秀的接应下,孙可望得以成功突围,避免了北清军围歼的命运。
清军主力南下,张献忠愁眉不展,张献忠成事时间比李自成晚。李自成巅峰时期的大顺可是据有半壁江山,有席卷天下之势。
而他张献忠的巅峰也不过是占据四川一隅之地,实力远不能和大顺相提并论。
后世大顺抗清的主力部队那是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进入云南,经营云南多年训练出来的大西军,而不是现在的大西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