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拣重点的讲给本王听。”
朱琳泽信收拿起一本籍册,翻到最后一页。
“南阳王府现有各色兵丁四百二十五人,登籍在册的流民为六千六百五十三人,其中各色匠人八百七十名,垦荒所需工具稻种等一应俱全。
另有采买并织造的的上等绸缎九千五百三十一匹,上等棉布一千七百八十匹,中等棉布三千匹,景德镇瓷器四千二百件整,上等湖丝五百四十一担,上等棉纱一百五十担整,织机五百九十台。”
徐佑对这些物资早已经是了然于胸,不看账本籍册也能倒背如流。
徐佑这么多物资都物资都报了唯独没有报粮食,明显是话里有话:“粮米还没报,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和本王说。”
“王爷心如明镜,目光如炯。垦荒干的都是重活,每日所消耗的粮食甚巨,王爷本有各色粮米总计九千六百石,但十天前,陆长史售卖了其中的三千六百石。”徐佑说道。
“你是说陆长史盗卖本王的粮米?”朱琳泽说道。
“非也,卖粮所得一万八千五百两白银俱已经入账,但银钱并未入库,陆长史告诉属下卖粮是王爷授意的,属下便斗胆一问。”徐佑有些紧张,但还是如实回答道。
朱琳泽点点头,到底是做了魏国公府二十多年的管家,办事果然得力,无怪乎徐弘基会放心将徐府的巨量家产交由徐佑打理。
“此事确实为本王授意,南京米价格腾飞,是本王让陆长史将其中的陈年老谷,劣谷以及霉谷乘着高价抛售。六千石稻米到了台湾也能应付一段时日。至于买米的钱,被本王拿去买炮了。”朱琳泽说道。
卖库存的稻米确实是他的主意,陆闻达当时还是持反对态度的。不过朱琳泽卖的都是一些质量比较次的米。至于卖米的钱,则是交代薛烨带炮兵去附近的卫所采买火炮了。
到了台湾也可以从日本买米,日本要是买不到浙江、福建买也行。
“如此,这笔账就清楚了。”徐佑这才放下心。
“此事你做的很好。”朱琳泽肯定道,随即问起了徐佑关于军需物资的的问题,“军需物资可有统计?”
“回王爷,有的。总计有军马一百三十五匹,骡子四百二十匹,各色鸟铳三百五十杆,西洋手铳一杆,各色大炮十一门,虎蹲小炮十三门,火药一千七百斤。上好腰刀八百把,长枪九百杆,枪头一千二百枚。上好鱼鳞甲一套并八瓣帽儿铁尖盔一顶,锁子甲七十件,上等棉甲八百七十件,笠盔、飞碟盔等各色头盔一千二百顶。”
朱琳泽一面翻阅籍册,一面听着徐佑给他唱报。
徐佑的记忆力惊人,唱报的物资数量竟然分毫不差。
这些物资,加上账册上的三万四千六百两白银,就是他出海开台的全部的本钱。
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薛烨带那些炮兵能在附近的卫所买多少门炮回来。
至于他脚下的这片地,他没打算还给徐文爵。徐文爵也不缺这两千亩地,他打算将这个营地暂时交付给肖琦使用。
若是开台成功,他还要源源不断地将大陆的流民输送到台湾。
人口、粮食是日后抗清最基本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