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四百六十万人口,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万,名列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马)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
直到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而在这时代,加尔各答还是一片沼泽地,要几百年后才慢慢成形,记忆有的时候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王景弘这次的记忆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新情况,是事前未能预见的情况,右路集团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众人一时茫然失措,不知下一步往那个方向前进,为此,使团团长召开了一次高等级会议,寄希望群策群力,重新找到一个目标。
会上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沿着恒河支流向内陆挺进,有的提出返航,等收集到相关情报后再行动,有的认为应该沿着海岸继续前进,就算找不到人口密集区,也可以收集沿岸信息,各说各的理由,由于情报的缺失而无法达成共识。
首先被否决的是返航提议,大部分人认为,时间才过去10多天就返航,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而且缺乏进取心。
沿着恒河支流前进接着被否决,多数人认为庞大的舰队进入内河,在没有情报支持的情况下,危险因素太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慢慢的勘探。
最后决定沿着海岸前进,一路收集相关的信息,找不到人口密集区,也可以为以后的战略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第二天,联合舰队继续沿着海岸前进,一路上收集地理,水文等资料,沿途基本上不见人烟,也难见一艘船只,直到进入孟加拉湾,才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小艇小船,见此使团众人兴奋不己,有小船小艇就表示附近有人口密集区,因为这些都是运输船,不是打渔船,经过沟通,得知在前面不远有一个港口城市,人口最多,是物资集散地,名字叫做吉大港,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目前的执政者是阿拉伯人。
情报归总起来也就是这么多,其他的一无所知,这时候也顾
虑不了那么多,直接到吉大港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吉大港(chittagong),形成于小渔村,是后世孟加拉国东南部吉大港专区首府,全国最大海港和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50万。
吉大港位于孟加拉湾东北岸,戈尔诺普利河下游右岸的希达贡达丘陵脊上,距河口16公里。天然良港,有28个码头,泊位吃水深6.4-8.5米。海轮可沿卡纳富利河入港,航道宽198-274米。
工商业发达。有棉纺、麻纺、茶叶加工、炼油、钢铁、造纸、人造纤维、玻璃、肥料等厂和水电站。1966年设立吉大港大学。1981年开辟出口加工区。铁路、公路通库米拉、迈门辛、锡尔赫特等市。
阿拉干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葡萄牙人先后到此贸易。1666年被莫卧儿帝国侵占。1947年印、巴分治后发展迅速,成为孟加拉国主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主要工业有炼油、造船、钢铁、鞣革、纺织、玻璃及食品加工等,沿河港区有17个码头和泊位,海轮沿戈尔诺普利河进出,大型船舶在港外装卸货物,年吞吐量达400万吨。全国的黄麻和大部分茶叶经此出口。
吉大港的居民来自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当地的孟加拉人和藏缅语族人深深受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和莫卧儿商人和移民的影响。这些人在吉大港附近已经定居数百年了。许多藏缅语族的部落受到孟加拉人的影响,也居住在这里。葡萄牙殖民者的后裔也依然生活在吉大港,他们住在老葡萄牙区。这里也是印度佛教最后的据点。
而这时代的吉大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城邦王国,人口40万,结构复杂,差不多都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迁居而来,信仰同样千奇百怪,执政者为阿拉伯人,吉大港民风彪悍,部落间冲突不断。
右路集团此次歪打正着,吉大港的战略地位比之加尔各答更高,起码在这时代是这样,联合舰队的到来,阴差阳错之下,吉大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令所有人始料不及......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w61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