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南美洲庞大的后方,有用不尽的兵员和物资,在发现无法速战速决的形势下,印加帝国高层采用了正确的战术,寄希望于持久战,用时间把奥斯曼帝国拖瘦拖垮,一度达到目的,胜利在望。
这个时候,奥斯曼帝国发现南美洲的战争拖的时间太长,补给非常困难,无奈之下,只得让出大部分既得利益,与波斯王国取得长期的和平。
波斯王国在得知奥斯曼帝国远征南美洲之后,剩其本土实力下降之机,不断在边境制造摩擦,大有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态势,而明帝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奥斯曼帝国始终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南美洲。
让出利益得到长期和平,奥斯曼帝国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经营南美洲,只是时间过去了五年,南美洲已经不是当时的形势,欧洲联军在墨西哥站稳了脚跟,正在计划向南美洲挺进,形势变得诡异。
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在得到本土的大量援兵后,总兵力达到了二十八万,实力雄厚,两场大战之后,不但控制了阿根廷大平原,而且突破了印加帝国的第二道防线,向着纵深发展。
就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一路凯歌,准备进攻印加帝国第三的防线,也是印加帝国南面的最后一道防线之时,突然传来噩耗,后路被欧洲联军切断,二十万大军一下子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
欧洲联军通过对各方势力的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指挥部一致认为要击败印加帝国不难,但要完全占领印加帝国,并且融进欧洲统治恐怕没有个三五十年难于做到,因此,他们决定与印加帝国联合,先击败奥斯曼帝国,然后再与印加帝国谈判,划分双方的势力范围。
在严峻的形势下,印加帝国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放弃独霸南美洲的念想,与欧洲联军达成协议。
签订协议后,欧洲联军在奥斯曼帝国主力前出后方空虚之际,从欧洲本土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东面,在墨西哥的舰队从西面向奥斯曼帝国的后方基地发起登陆作战,打了奥斯曼帝国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占领了阿根廷大平原前面的防线,切断了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主力的退路。
后方基地被占领,前面是印加帝国的重兵防御,后面是欧洲联军的步步紧迫,本土想救援又没有了港口,单单军队上岸无济于事,最关键的物资补给和重火力上不了岸反而会增加负担,奥斯曼帝国上下是一筹莫展,想与欧洲和谈,可惜欧洲视而不见,向明帝国请求帮助,得到不干涉内政的回答。
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真正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整个国家哀嚎一片,几十万人,牵涉到的可是几十万个家庭啊。
奥斯曼帝国远征
军在坚持了三个月之后,物资无以为继,不得不放下武器向印加帝国投降,在选择向谁投降的讨论中,一致决定向印加帝国投降,他们把欧洲联军恨到了骨子里,他们把失败归咎于欧洲联军的偷袭,认为欧洲联军没有光明正大,是小人,是全世界最坏的坏蛋,永远不可原谅。
这种思维似乎很熟悉,既然与另一时空的阿三哥思维一样,唉,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战争是为了消灭敌人,哪里有阴谋诡计之说,只有能够取得胜利的战术才是好战术,其他都是耍流氓。
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投降后,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引起激烈的反响,全国上下一致指责国王和政府,认为是他们的决策失误才造成南美洲的战略失败,进而引发骚乱,在军队反水下,国王与政府的很多大臣被送上了断头台,继而发生分裂,好好的奥斯曼帝国变成了好几个小国,从此在世界的舞台上,再也无足轻重,令人唏嘘。
欧洲联军与印加帝国的谈判还算顺利,主要得益于明帝国的介入,明帝国在印加帝国的请求下,担任了调解人,开始的时候,欧洲联军不肯就范,直到明帝国北美驻军,在东西海岸同时举行了大型的军事演习后,欧洲联军只得面对现实,接受了和平协议,同时也在骨子里买下仇恨的种子。
协议规定,印加帝国保持现有的疆土,其余全部归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墨西哥发展最好,在实力突飞猛进的时候,第一个宣布独立,随后,其他欧洲控制的地方纷纷仿效,至此,南美洲完全摆脱了欧洲的控制,但他们与欧洲属于超级铁的盟友关系,这些都是发生在几十上百年以后的事,王景弘与马和都没有看到,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w61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