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以这样的形式结束,各王国都没有想到,刚开始,各王国都在厉兵秣马准备迎接下一场大战。
紧张的局势压得大家都喘不过气来,时间一长,各王国回归本性,将各自的传统表现得纤毫毕现,牛王国继续不切实际的空谈,从上到下都投入到臆想中,而拜王国则是将商业立国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都是围绕利益在转,至于国防、军队建设,早就被丢进了最深的海沟,谁认真谁傻帽。
迪王国依然佛系,一副爱生不生爱死不死的状态,哪怕天要塌下来都引不起任何的波澜,可以说整个王国已经烂到骨子里---没救了。
顿王国与川王国依旧是在争霸的路上尽情狂奔,教官的训练方法不但在海军中产生巨大的震撼,也影响到陆军,看了海军的列队和纪律,两个国王不约而同的将海军的训练方法用到陆军里。
刚开始官兵们叫苦不迭,心里暗暗画圈圈诅咒明帝国太平洋舰的教官,慢慢适应后,整支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有的官兵都感受到了自信与力量,假以时日,完全有能力与默王国的军队一战,当然咯,这一战不是指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是说在同等兵力,同等装备的条件下一战,起码顿王国与川王国的决策层就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对战争最大的误解,真的用到战场上会是致命性的错误,战争从来都不是规则下的体育竞技,而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战,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战争各方可以说各出其谋无不用其极,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军队的意志,军队的纪律,军队的训练水平外,还受到天气,时间,地形等因素的制约。
就拿军队的意志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降低,也许会加强,就看各自的指挥官怎么调动军队的意志了。
发生在秦末汉初的经典战例---背水一战就很好诠释了这个道理。
韩信,淮阴人,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关中,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道路狭小的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出了一个堵住井陉口,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辎重粮草的计谋,没有被大将陈余采用。
陈余仗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对此,韩信心中暗喜,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随后,派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第二天一大早,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