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好几回,最后也无可奈何,唯有唏嘘不己。
哭够了,哭累了,还是得面对现实,两人分别坐在案桌的两边,回忆了一些后世情景,慢慢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抛到了脑后,既然来了,总得做些什么不是。
郑和从怀里拿出这几天写在纸上的战略目标,王景弘仔细的看了好几回,两人小声的讨论,不断的争论,不断的提出新的观点,直到晚膳的时间,两人才将整个战略目标完善,商议后决定郑和以身体不适合远洋为理由,向皇上提出留在皇上身边,下西洋的任务由王景弘负责。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皇上身边配合战略目标的实施,双方协调,更为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具体的行动等第一次下西洋回来后再决定,三天后,两人觐见了明成祖朱棣,得到了皇上的同意,从此,郑和留在了明成祖身边,下西洋的任务全部落在了王景弘身上,历史进程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产生了分岔,两只蝴蝶扇动着翅膀,产生了放大的效应......
王景弘接受任务的同时,还接收了郑和的跟班小太监马桂和马金,按郑和的意思是这两个小太监有慧根,好学,能吃苦,值得培养,也许跟着下西洋一两次,就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顶梁柱,对此,王景弘欣然接受,马桂马金也不负两人期望,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在这个位面的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在觐见皇上的时候,王景弘向皇上提出将启程的日期改到1405年8月15日(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以后的日期全部采用公历,地名也尽量使用现代的地理名词),同样得到了朱棣的同意,比历史上的第一次下西洋足足推迟了35天,扰动效应开始产生,王景弘心里想,管得了那么多嘛,要是按照历史准时起航,也就不会发生穿越了,我还求之不得呢,我的痛苦哀怨还不知找谁说去。
王景弘--太监,福建龙岩人氏,从小对大海一往情深,洪武年间入宫,与郑和交往密切,同是有大志向的无后之人,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八拜之交,在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中立有大功,官至联合舰队副指挥使,因为穿越的扰动,现在更是升至联合舰队指挥使,一时风头无两志得意满,起码表面上如此,后世的王景弘也是福建龙岩人氏,同样对大海情有独钟。
这天,王景弘带着马桂,马金,王德尚,王慧聪四个小太监检查联合舰队下西洋的准备工作(王德尚和王慧聪是服侍王景弘的小太监,现在变成了四个),首先来到码头,只见战船林立,日月旗迎风招展,一望无边遮天蔽日,恢弘气势比之后世的联合舰队不遑多让,当然咯,战斗力不比也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