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于灞,惟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束东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
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
灞桥在此时乃长安一景,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此桥也曾叫做“**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长安胜景之一。
此时虽不是最美之际,但清风徐徐,杨柳依依,也别有一番风味。
“轰轰!”
但马蹄的轰鸣声却打断了这里的美感,顿时间充满了肃杀之气,姬松早已重归大军,此时正带领着他们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荣耀。
大黄冲锋在前,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好似得胜归来的大将军一般。
这样的场景早已在李靖回归之时有过一次,但长安城的百姓却没有任何不耐烦,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
这也难怪,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打胜仗呢,更何况还是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甚至差点打到长安的突厥。
这样的凯旋大军他们恨不得每日都有,只要是没有要紧事的人家,早已官道两旁等候良久,就是为了看到凯旋大军归来的场景。
但当姬松带领的这支大军来到他们跟前时,本来激动,准备欢呼的人们却张大了嘴巴。
这是一副怎样的场景?
身穿脏兮兮的破烂战甲,脸上,胳膊,腿上,甚至腹部,还缠绕这带有血迹的绷带。
他们没有得胜的喜悦,也没有被人瞩目的亢奋,有的只是沉默的面孔。
“这是我们的得胜之师?”有个本来还吃着东西看热闹的百姓,看到这样一副场景,吃惊的连手上的吃食掉在地上也没有察觉。
“天啊,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顿时,数万百姓鸦雀无声,他们实在无法想象,这支得胜大军到底在草原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大捷战报上‘漠北大胜,生擒颉力,斩首数万,牛羊无算’短短几个字,在这样的场景中竟然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此时人群中,攸宁搀扶着姬母,他们站在人群之后,从他们的角度只能看到姬松的侧脸。
姬母捂住嘴巴失声痛哭起来,看着儿子消瘦的身形和变得棱角分明的面孔,她竟然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攸宁早已泪流满面,他无法想象松哥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得此大胜的,前段时间听说前锋大军由于李靖大军失期,在绝望之下竟然骇然对突厥王庭发起冲锋。
要不是柴绍及时赶到,说不定松哥儿的大军早已全军覆没。
她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松哥儿有个什么意外,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姬松好似察觉到了什么,突然看向道路一旁。
姬母和攸宁看到姬松的目光,强打起精神对他笑着,她们不想让松哥儿看到她们哭泣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